一、讲究语言艺术,用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打动学生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氛围的塑造,联系到学生情绪的调动, 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讲究语言艺术,要用准确生动、传神而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用语言搭起通向文本的桥梁,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著作,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英语毕业论文,与文本融为一体。 因此语文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提高语言驾驭能力,要学会用语言来调控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架起通往文本的桥梁。 在导入阶段,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激情与动力, 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学课文上。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与文本表现的情感相适应的语言来调控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现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性, 而且还要把握好文章所表现的内在的情感。 只有自己首先为这种情感所感染,才能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才能感染打动学生。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仅要讲究语言艺术, 用准确生动、优美而传神的语言来打动学生,还要善于应用肢体语言, 如表情与动作等来准确地传达情感。 这些态势语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举手投足间可以传递情感,让学生心领神会。 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论文, 我们要学会应用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来准确传达出文本的情感,以此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二、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氛围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以节奏、旋律、节拍等不同的表现手段使得静止的文字跳动起来,以此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 这比语言更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在教学中应用音乐起到很好地渲染气氛的影响,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氛围,取得“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这样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善于应用音乐,要积极收集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音乐著作, 课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使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进入学习, 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歌曲《母亲》,伟大母亲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中, 使学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文的学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将静止的文字所描绘的意境、情感等以优美生动的图片、直观形象的图像与精彩逼真的画面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学生更能理解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尤其关于一些作者生活年代久远或所描写的场景等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的著作,依靠单纯的阅读与教师的描述,学生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 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距离学生生活较为久远的事件、人物、场景等以精彩的视频与生动的图片展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感受当时的风俗习惯、生活背景、情景场面等,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带着情感来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并没有亲眼见过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并没有亲身经历那段屈辱的历史,如果只是简单地阅读,学生很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很难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时我应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领略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然后再向学生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这座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被侵略者洗劫一空, 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成了一座灰烬。 我将昔日辉煌与一片灰烬的图片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民族情感油然而生。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情感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用语言来感染学生,用音乐来打动学生,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让学生披文入情,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