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基础的,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性质及授课对象有很大联系。非英语系的本科生总体英语水平要低于英语系的本科生。同时,由于学时有限而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教师大多是尽可能多地讲述认知理论知识,而无暇顾及创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即使有个别教师有心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却也因时间或场所的限制不能实现。笔者认为,这样做其实是本末倒置。因为积极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势必感觉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研讨。 一、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 大学英语的授课对象是大学非英语系的本科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题目,学习大学英语丝毫不费力,这样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成为课堂的亮点人物。然而,更多的学生属于英语成绩中等甚至更差的群体,他们往往会因为害羞或者自卑而减少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发言或展现的机会,甚至是沉默到底。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不经意地把太多的注意力和赞美之词放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仿佛只有他们才是这个课堂的成员,却无意中忽视了那些所谓的“差生”,以至于使他们成了被遗忘的群体。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后果也是使一个班级的成绩两级分化现象更加严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公正地面对所有的学生,正确引导英语语言基础不好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做到因材施教,以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讲到,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只有当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高级的需要过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某些学生之所以表现出消极被动的行为,不愿自我展现,与其某些较低级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关。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这些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捕捉他们瞬间展示的闪光点,使其融入集体,产生归属感,然后再设法将其引导至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学生一旦找到了归属感,他们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