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1986年以来,我国连续制定了五个英语教学大纲,都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最近,教育部又颁布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教学重点从培养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转变成了使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些都说明,我国外语界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交际’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这种转变是对学生掌握英语要求的提高,同时也表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我们探究英语教学法的改革也不例外,都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放在重要地位。[2]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必须创造合适的便于学生形成和发挥交际能力的环境,即提供条件,使学生能够进行“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对信息的充分认知和反馈中提高学习效果。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把自己看作是不断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源泉,而应该充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信息的信息提供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这些信息,并且有效地把它应用到自己的交际实践中,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表明,感觉的产生,首先要有一个近端刺激,传递一种感觉信息,以便引起神经系统和脑内的生理活动,即信息加工处理活动,最后产生感觉体验。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影响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心理语言学中这种认知理论对人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进行略论,这种略论也可以运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略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接触目的语的材料,这就是输入,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输出。在特定的环境和交际目的下,输出意味着完成交际任务。[3]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也认为,人类先天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是生成语言的生理基础。Chomsky略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和受话人对自己语言的潜在认知(tacitrecognition)。语言行为则是对这种能力的具体应用。
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施加言语实践的“刺激”,例如有针对性的情景会话,分组的专题讨论,指定篇章的复述等。而学生作为“刺激”的承受者,必须调动身体机能的相关方面来感受这种“刺激”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好比一个系统的功能,需要依赖其组成部分的配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样。[4]Jeremy Harmer在The Practice 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提出“平衡活动法”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交际教学准则为理论基础,从学生所进行的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研讨课堂教学法,怎样在这些活动中达到平衡。“平衡活动法”认为教师的任何就是要保证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是有助于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在语言输入、练习和交际输入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重视交际活动。笔者认为,这种平衡过程与外语课堂教学中“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不相矛盾的。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是基础,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事倍功半”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在课堂乃至课外都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结果,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都不甚满意。以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大多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学习外语,所以他们都有约八年的时间学习外语,但实际上他们只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大多数人依然无法应付最基本、最简单的交际活动。[5]究其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客观原因,应该更多地从教师、学生等言语活动实践者本身进行思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有效言语“刺激”让学习能够充分调动身体相关机能来参与语言实践?学生关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能否进行有效的感知、筛选和反馈?学生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LAD)能否被激活以生成语言能力?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把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兼收并蓄,把它们都储存在大脑中,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可言,在需要提取应用的时候,就不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再现,甚至单纯地再现原始信息也可能存在困难,从而导致语言生成的失败,交际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英国学者休·科林根在The Brain中提到:“some recent researchalso suggests thatwe remember everythingthat happens to us. we maynot be able to recall this information, but it is all stored in ourbrains.”所贮存的语言知识不能再现于言语实践,实际上是我们外语教学课堂上屡见不鲜的现象,由此所引起的数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就给我们外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不能解决教和学的效率问题?怎样解决?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信息有效感知和反馈”的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较好地实现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那么他要获得交际能力就比较容易,因为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反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交际性。 三、“信息有效感知与反馈”的设计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