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系精读课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只有抓好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能力,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才能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然而,传统的精读课教学只注重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讲授,忽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交际实践中语用能力较差。并且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本族语者,较少了解中西语言文化异同,往往容易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因而造成学生在芙语学习中出现一系列语用失误。
二、语用学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联系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探讨,它是对于人类语言本身的探讨。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联系,Kasper&Rose(2017)就第二语言语用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表明,包括语篇标记、语篇策略、语用日常用语、言语行为在内的绝大多数目的语语用特征是可教的,语用教学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影响。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应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精读教材中的语用学理论
素材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精读课所占比重较大,重视应用精读教材是加强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文中选用《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素材,该教材内容涉及西方生活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点话题,教师若能结合语用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与教学相结合,一定能有效地达到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同时培养的目标。1.对于合作准则的内容和使用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GriCe认为,在日常会话交际中,人们的交谈要顺利进行,双方都必须配合默契,因此人们总是在遵循着一套合作准则(cooPerativePrinCinle),旨在有效地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合作准则包括量的原则、质的原则、联系原则和方式原则,然而在实际会话中,经常违反其中的原则。例如Book3unit1After肠entyYears文章中Jimmy遵守与朋友Bob的约定,千里迢迢赴约“1”,句子中“athousandmiles”显然违反了量的原则,只是突出距离遥远,强调与朋友感情深厚。本文中另外一段Jimmy与冒充Bob前来赴约的便衣警察之间的对话一“15thatyou,Bob?”heasked,英语论文,doubtfully.一“15thatyou,JimmyWellsZ”criedthemaninthedoor.由于Jimmy是警察通缉的罪犯,而Jimmy的朋友,作为警察的Bob,在认出他后,不忍亲自抓捕,请同事冒充自己前来赴约,两人见面后为了确定彼此身份,询问对方同样的问题,但出于警惕都没有给出答复,违反了关联原则,通过教师讲解,可以让学生明白合作准则的使用措施和效果。2.对于礼貌准则的内容和使用根据合作准则,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应该遵守这些准则的各条原则。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故意违反某些原则,会话含意由此而产生。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准则”(politenessprinciple),礼貌准则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准则是出自礼貌。礼貌是一个面子问题,要给对方留面子,当然也为了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比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等。例如Book1unit2TheDoctor’5Son结尾部分讲述儿子由于不听从父亲劝告,开车不集中精神导致新车被撞坏,充满惊恐和内疚地回到家中,父亲得知儿子身体没有受伤后有这样的反应:Thenheturnedandheadedtowardthedoor.“Harold,”hesaidashewasleaving,“Holdyourheadup.”父亲为了缓和儿子的紧张情绪,同时照顾到儿子好强的性格,没有直接安慰儿子,而是间接给予鼓励。3.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和使用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动是语用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美国哲学语言学家Searle对言语行为有深人的研讨,参考实施言外行为的恰当条件对言语行为间接指令进行分类。对实施间接指令的各种方式即“指令”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几个因素出发考虑:说话人(发出指令者)、听话人(指令对象)和说话人想要听话人去做的动作。例如Book3unit6RichMetMyMother中国女孩带美国男朋友回家吃饭,餐桌上女孩母亲与男孩的对话:一“It’5toobadtoeat.”一“Youknow,allitneeds15alittles叮sauce.”这段对话中,中国母亲称自己做的菜不好吃只是谦虚的说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但是美国男孩却不了解,反而也说菜不好吃。因此我们发现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用词合乎语法习惯,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解文化内涵和非言语行为,并掌握其使用功能,避免因为文化异同造成的语用错误。
四、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