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现实意义探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提高学生外语平和综合素质现实意义探讨

摘要: 元认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是学习者为有效组织学习活动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知识和能力,/英语论文以及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使用策略的具体做法。本文应用元认知理论,研讨了元认知能力与外语学习的联系。文章指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外语教师应把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纳入自己的教学目标。这对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元认知 外语教学 能力培养

自从20世纪70年代费拉维尔(Flavell,1976)首次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后,元认知很快成为心理学探讨的热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在语言学界,其探讨成果起初主要运用于儿童母语习得领域。之后,英语论文范文,在国外二语习得方面, 出现了大量元认知的理论结果及实证探讨。而外语学习中的元认知探讨则始于80年代,Wenden在1982、1983、1986年发表的论文中就指出了元认知策略对外语学习者策略探讨的重要性。O’Malley(1990),Oxford(1990)等在他们的外语学习者策略分类体系中也将元认知策略专列一类。国内学者文秋芳(1995)在探讨中也发现,优秀生和学困生在语言学习观念、管理观念和管理策略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这些异同正体现了两类学生在元认知监控等方面的异同, 其实质就是元认知水平的不同。由此可见,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异同并不是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而是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元认知发展方面水平较高,元认知能力较强。反之,则较低。本文将结合元认知基本理论谈谈外语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培养问题。

一、元认知的基本内涵

元认知又称“认知的认知”,以认知策略为基础。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 对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元认知的指导下采取的策略就是元认知策略,包含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操作。西方认知心理学家O’Malley &Chamot等根据学习认知心理过程把学习策略分元认知策略(metal 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strategies)三大类。O’Malley&Chamot认为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另外两种策略, 因为元认知策略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 是学习者调控学习进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性技巧,可以对学习进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语言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措施和技巧、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等。在外语学习中,要使外语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觉、能动的认知活动,可利用元认知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规划、监控和评价。

二、元认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1.元认知知识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外语学习探讨表明,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与他人在认知能力上的差距有正确认识的话,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认知任务。学习者对认知客体即外语本身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作用他们的学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学习者抱怨英语难学,因此,他们在学习时就会有畏难情绪,缺乏必要的信心,为学习失败开脱责任,将原因归结于语言本身,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反省并正确地评价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学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或语法规则。因此,这些学生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词汇或语法规则上,认为只要多记词汇、多背语法规则就能把外语学好。他们采取的认知策略也大都围绕着背单词、背语法规则来进行,结果是花了很多时间背的单词和语法规则很快就遗忘了。

2.元认知体验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元认知体验对认知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积极的元认知体验会激发人们的认知热情,调动认知潜能,从而提高认知加工的效率。而消极的元认知体验则使人丧失信心。例如有些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如考试不及格,英语四、六级没通过等,就会下意识地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灰心丧气,认为这辈子都学不好了,有的干脆就放弃了。

3.元认知监控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元认知监控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制定各种计划、预计结果、选择策略,并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措施;

(2)监控策略: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认知活动作出及时的评价、反馈,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评价策略: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跟踪反省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