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启发式教学措施的内在关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略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式教学措施的内在关系

摘 要:遵从认知过程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高效的完成教学过程。本文通过略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式教学措施的内在关系,/英语论文揭示了启发式教学措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致性,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所应遵从的设计准则。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措施 建构主义理论 认知过程

教学措施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它是由多种教学方式(如叙述、描绘、解释、演示、论证等)和手段构成,但绝不是各种方式和手段的简单结合,而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组成的一个动态体系,它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本身富有创造性的一种体系[1]。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2]。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知识中的疑难点,培养学生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有着渊远的历史根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开创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先河,经过2017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其形式日趋多样化、内涵日趋丰富化,成为现在教育界普遍推崇的教学措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认知角度阐释了人类学习过程的本质,它与启发式教学思想不谋而合,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提出,之后经过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尔(Ausubel)、布鲁纳(Bruner)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断努力,这一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3]。

1·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对新的知识单元的学习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影响的结果。这一过程就要求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学习的发展是基于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由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同,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协商过程发生在学习过程始终,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略论,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甚至意义的最终构建均有重要影响。

3·学习是一种真实环境的体验

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应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4·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角色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角色。波普(Pope)和吉尔伯特(Gilbert)认为以学生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应具有如下特性:是自发的;是由学习者自行评价检讨的;所得到的是私人知识,无法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知识经建构反应在行为、态度后成为个人的知识。这一过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影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影响,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措施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本质关系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