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模式在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探讨与探究[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英语教学模式艺术类学生课堂探讨探究

摘要:文章略论了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幷探索了影響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原因;應用建构主義的理論,/英语论文創設“生”動的敎學模式,旨在全面提高敎學質量,培養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关键词:藝術類大學生 敎學模式 建构主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加快与世界的接轨,文化艺术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艺术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地位也日趋重要。时代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必须把听、说、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张尧学:2017)但艺术类大学生属于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特征、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的特点,加上英语基础差,学习动机单一等种种因素,英语一直被视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弱项。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笔者从多年来的艺术类大学生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着“生”动的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为他们英语学习探究出一条新路。

1.1探讨对象的学习近况

据入学统计,艺术类大学生60%的生源来自于职高和中专,没有经历完整的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对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要求较低,大多数高校不设英语单科最低分数线;还有一部分文化成绩稍高的学生是在高考中从其他科转为艺术专业的,因所学美术专业不突出,所以对学习缺乏足够信心。本院07级艺设系新生入校英语成绩大部分在30~80分,最高100来分,最低20分,平均50分,只达总分(150)的1/3,及格率1.7%。由此可见,这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由于所学专业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主张学生专业上发展自由个性,专业学科以单元授课。一般情况一周集中前三天或后三天只学习专业课。自然而然地,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一进画室或工作室就是几天,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相对来说,学美术的学生喜静而且能坐得住。同时表现在对待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态度上,往往是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形成了单一的学习动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和学习策略。

1.2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践的思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运用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来源和传输者,而学生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课堂组织等方面,学生没有参与进来,丧失了自主性。就会出现师生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自然而然地陷入了将学生当作被动的语言知识接受的泥潭,沉闷的课堂气氛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因此上课睡觉、迟到,甚至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教学效率较低。需要指出的是,学美术的艺术类学生喜静,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这样就形成了缺乏生机的教学模式,失去了英语操练课的实际意义。同时,学生也缺乏良好英语学习的措施和策略,这显然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科学的理念,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即“生”动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载体让学生接触英语,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进而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对艺术类英语教学的启示:

“生”动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由认知发展领域颇有作用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来的。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使学习者认识结构得到发展,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学媒体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认知工具,而非只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环境、协作、会话和媒体等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语言学习变成适用语言交际行为,从而逐渐获取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