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位老师的对外交流课。他讲授的内容是语法(非谓语动词)。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英语论文/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请看他“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英语学习中,谓语动词在英语句子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就好比一个家庭中的男人、父亲,缺他不可,有阳刚之气。没有谓语动词的句子不是句子;而非谓语动词呢,不能作谓语,因为它们是不男不女的,虽有男性特征,但又不完全是男人,所以他不能充当谓语成分,但他又可以有自己的家人,如可以带状语及宾语等……” 片段二:一次偶然机会,我担当小学英语评优课比赛的评委。这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堂英语课,参赛老师或许是为了“从娃娃抓起”培养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她如此构思了一段课堂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了解美国、英国吗?他们这些国家生活水平很高,有很多可以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去的话,你不懂英语,就看不懂、听不懂,怎么办呀?很简单,你们要学习英语,并且学好它。十年以后,你就可以去英国、美国了,好不好呀?” 案例反思: 课堂导入的教学价值一般体现在: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着学科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提炼着学科问题;在探究中感受着乐趣并增强着学习的信心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导入往往“变味”、“走调”,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有的教师没有深入地理解课堂导入的真正含义,使得“导入”看上去像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标签”。这种所谓的“导入”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何价值? 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是的,课堂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不知深浅,课堂导入仿佛铺桥,能帮助学生顺利登上彼岸;学生从旧知到新知,好比爬山登高,英语论文题目,感到困难,课堂导入恰似架梯,能搀扶学生越过险阻、登上高峰。好的课堂导入能引起“投石激漪”、“四溅浪花”的思维碰撞,还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学科文化的内在美。 明眼人一望便知,片段二中的课堂导入在价值观上是有问题的,且不谈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起码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意识导向:“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由于在导入过程中缺少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这“无意间”给学生造成的负面作用,怕不是几堂英语课能消解得了的!片段一中的导入设计堪称“匠心独运”,气氛、话题与主题似乎是“天衣无缝”,也很能充分说明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本质区别,接近学生的理解水平。这个例子是有趣的,学生在似懂非懂中窃笑不已,但是多了点低级趣味,坦率地说这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课堂导入。这些生搬硬套的课堂导入,太僵硬、突然,痕迹太明显,往往引起分散注意力的负效应;与教学内容关系不紧密,不能在导入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架起桥梁,常常是游离于教学之外。为了导入而导入,是不能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思维活动的,这种花哨的课堂导入掩盖了学科的本质,削弱了英语本身的魅力,是时下英语课堂缺乏“语言味”的致命硬伤。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学科活动,使英语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拉近英语与我们生活的距离。但是,为了让英语课堂教学“精彩”、“漂亮”、“引人入胜”,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冥思苦想”、“精心设计”去创设情境导入,好似英语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这种“矫枉过正”的观点和做法,我们大可不必去称道,那不是导入,是作秀,是哗众取宠,更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 怎样避免课堂导入成为课堂上无意义的情节?导入贵在自然,贵在贴切,贵在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求知的热情、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一方面,设计导入时,问题指向性要明确,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思维干扰因素,使学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导入才会富有成效;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要创设情境导入的。在给学生减负的背景下,教学时间贵如金,容不得一点浪费,导入不能破坏教学结构,甚至作用教学效果。关于一些难以创设情境导入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采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方式进行陈述性的引领,直接切入重点,简洁明了,也同样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功效。 一个教师的人文视野、阅读积淀和应变能力,将越来越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从心底去克服形式主义,让课堂导入充满着真正的情趣与智慧;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努力扮演好知识英语论文/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引领者、学业的评价者、动态生成信息的重组者;摒弃急功近利、唯考是图的“灰色英语”,英语论文网站,努力倡导蕴涵着“纯天然”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英语”的教学理念,诗意地栖居在“绿色英语”的天地,让英语课堂洋溢着火热的语言思考,凝聚着多彩的语言文化,呈现出“走向未知”的“对话课堂观”的景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