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双主体教学”的理论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对于“双主体教学”的理论略论

关键词:双主体教学 客体 主体

一、对于主、客体的概念和联系问题

所谓主体,在哲学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具有思维能力并应用一定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包括个体、社会集团以至整个人类)。所谓客体,就是主体通过实践所影响的对象。主客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主体在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体的同时也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相互转化是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表现出来的。

二、教学活动中主客体联系的主要观点

1.教学主体观

有的探讨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全面、系统地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受教育者,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接受、吸收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教学的客体。

2.学生主体观

有的探讨者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主体。教师所教的任何知识最终都要为学生所消化与吸收,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接收外来知识,通过构建的方式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3.学生主客体双重性观点

有的探讨者认为,学生同时具有主体性和客体性两种属性,随着学生自身的成长,这两种属性此消彼长,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模式。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前期主体性最低而客体性最高,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到探讨生时期主体性达到较高水平,而客体性则降至较低水平。

4.双主体观

有的探讨者认为,教师主体观与学生主体观都具有片面性,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的。他们认为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起主导影响;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客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教学过程。双主体教学观对教学活动的主客体联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思考,最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最可取的一种观点。

三、教师是教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传递者,是学生人格的陶冶者和塑造者。他不仅主导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措施、时间与空间,而且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师教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客体,他以自身的个性、行为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措施,快速、便捷地向学生传授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的活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客体是教师所教的内容。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并不是学生认识的对象,而是学生认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知识;教师则通过自己的“教”“解”“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五、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教学观

从以上略论中,我们得到了两种不同的主客体模式:一种模式是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考查的,即教师(主体)--—教学内容(客体)--—学生(客体);另一种是从认识活动的角度来考查的,即学生(主体)--—教学内容(客体)。这两种主客体联系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存在依赖于师生两个主体互动联系的存在。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具体来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发挥着主导学生学习的影响。衡量教师主导影响发挥程度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那么教师的主导影响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同时,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也作用着教师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断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使双方共同获得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互为主、客体,并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方式不断推进彼此的发展,最终使双方共同发展。

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