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认知策略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探讨表明,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都善于使用必要的认知策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语言时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加强认知策略训练与培养,提高他们略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O Malley等人依据学习者认知过程的活动将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其中认知策略是指在学习中或解决问题时,进行略论、推理、概括、信息传递以及作笔记等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或进行概念理解的行为。根据Rubin(1975)年发表的探讨成果,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使用过必要的认知策略,如语义猜测、推理以及对语言形式进行略论、归类、综合和监控等等。笔者认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处理外语语言信息时所应用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具体包括理解、略论、推理、概括、归纳、联想、比较、猜测、记忆、操练等。

人们在探讨学习策略的同时还发现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是外语学习的主体,他(她)们在接受语言输入时,有对其进行略论处理并从中悟出规则的倾向,或者说每个外语学习者在试图完成某一学习和认知任务时,都会自觉或不自学地调动自己所有的原有知识和认知策略,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便理解和记忆。因此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语言时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基础,因势利导,加强策略训练,提高他们略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课文内容教学谈一谈对学生认知策略使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课文教学包括内容、语篇、语言三个层次上的教学。在学习课文之前可利用标题、插图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语篇层次上略论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指出段落主题句或主要观点,同时略论一下作者的写作技巧。如BookIA Lesson2,文章属记叙文,分三个部分。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思想:Paul will never forget his first Chemistry teacher,第2、3、4自然段以时间顺序描述第一次化学课,主题句为首句,最后一段为结论段,再次点题:It was Paul' s first imporlant lesson……and he never forgot it.事实上,每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只要稍加略论,便可发现。

对文章的层次结构略论还包括文章段落中句子与句子之间联系类型略论。一些心理学家列出了文章段落中经常反复出现的句子联系类型:如There is good news for the people in our city.(特定)A new car factory will be built here.(目的) AS a result, there will be a great many new jobs for workers.The building of a new car factory was agreed on last month and a new company has been started.(特定) In this new company, Chinese and French people will work together.(集句) At least 150,000 cars willbe produced each year…….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在阅读中就可以把大量句子组织起来,这和标题所起的影响类似,能产生主动接受有关信息的期待。探讨证明,文章的结构作用记忆和理解。从教学考虑,大部分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那么就应该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主动去略论掌握课文的层次结构。例如找出表中所列各联系类型,鼓励学生在做笔记时对语言材料进行结构略论,使学生养成略论文章层次结构的习惯。在语言层次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法敏感性和理解长句、难句的技巧。如BookIA, Lesson34课“Com-puter for CAAC”文章最后一段是这样的:A Person said:“In our opinion, it has become necessary to spendall this money on the new computer. Although it was expensive, We decided to buy the computer. We alsobelieve many more people will prefer to travel by air. These people will be welcome on our planes”.

这段话里出现了四种时态,时间角度变换快,若缺乏对语法的敏感性,则难以理解这些时态隐含的语义特征。其中的现在完成时“has become hecessary”既包括过去的情况又包括现在的情况,说明说话人认为买computer这件事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必要的(试比较was necessary和is necessary);过去时“was, decided”表示这番话是在买了computer之后对当时做决定买时的情况的回忆,所以不用“is”;一般现在时和将来时表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这段话若译成准确的汉语应为“我们认为花一大笔钱买这台计算机是必要的。虽然贵,我们还是决定把它买了下来。我们还认为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乘飞机旅行,我们欢迎他们乘座我们的飞机。”理解长句、难句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抓主干,即找出主谓宾,再理枝节,即定状补等成分。如下句“Dr.Manette, having been kept a prisoner in the Bastille, Paris' s most important prison, for many years, hadrecently been set free and this mews had reached Miss Manette in Englang”这句话的主句是两个并列句“Dr.Manette had recently been set free and this news had reached Miss Manette”。在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时,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What happened to Mr Manette recently? Did Miss Manette know this? From wherewas he set free? What was the Bastille?”这样学生便可较容易地理清句子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把握句意。理解一篇文章,常常要结合使用多种认知策略,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注意应用这些策略。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除了使用必要的略论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推理,让学生从无看到有,从不合理看到合理,从隐含看到明显,从原因看到结果,从结果看到原因。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