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工具,是用来记录文化符号的体系,是传达文化的媒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使文化富有活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因而,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1 文化与语言学好语言首先应明确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语言学家古德诺夫在《人类文化与语言学》中是这样论述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联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应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由此可见,教师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学生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原则,就不能真正学习语言。
1.1 文化中的语言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成就的总和。根据人类对文化的理解,文化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在英语中大写的Culture,可称之为正是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另一类在英语中消协的culture,可称之为普通文化,及闻磊生活中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如风俗习惯、礼仪、禁忌、婚丧、庆典、节日等。总之,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熏陶和修养。而语言则处于从属地位,它的真正含义为“语言也属于文化”或“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需要进一步从下面“语言中的文化”层面进行略论。
1.2 语言中的文化 关于语言中的文化,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就语言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文化内容来看,二者在外延和内涵上是相等的;二是语言一方面反映文化,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同时受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思维方式的作用,这是语言的民族性显得格外突出,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体谅;而英美及其他西方民族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中国人见面后,除说声“你好”以外,总还要问“你上哪儿”即“吃了没有”“你在干什么”等,还要常常谈及工资、家庭、子女等问题已表示对对方的情感和关心。而英美及其他西方认识往往对以上这些打招呼用于和社交方式不理解,还以为你是在干涉它的“隐私权(privacy)”。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

2 在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语言使用和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很大,但却缺乏再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及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各种不同的交际场景下,语言使用者能根据话题、说话人的身份、交际目的等多种因素,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话语。这与Hymes的适合性和得体性有着相似的内容,其实也就是社会文化能力。由此可见,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包括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同语言一样,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那个国家或民族中生活,然而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书本上,从课堂或其它途径间接了解,其中课堂是一个主要的场所。教师必须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积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项目。2.1.1 听说。听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听力的提高除了要有大量丰富的词汇,较强的辨音能力,根据常见的语法结构、上下文参照去判断词义、句意的能力外,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也是提高听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听说课上听过这样的一个句子:I’m going to the drugstore to buy some soft-drinks.学生在听到这样的句子时就会产生歧义,因为在中国药店里是不会卖饮料的。这就需要给学生讲,在美国“drug-store”这样的地方除卖药之外,也卖糖果、饮料等。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很多自视英语基础很强的学生在与英美人的实际交往中常常是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以为只要应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就能达到实际的目的,忽视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实际交往中所起的重要影响,会出现初次见面就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收入等英美人所避讳的问题,陷入尴尬境地。这种文化错误较之语言错误更难让人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应用语言形式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在恰当场合使用恰当语言的能力,自觉地培养对文化的洞察能力。
2.1.2 词汇。词汇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语中的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如果中国学生仅仅是望文生义,或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加以理解,是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的。例如,中国人称农民为peasant,可是英语中的peasant与汉语中的“农民”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英语中“peasant”有贬义,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而汉语中的“农民”一词则毫无贬义。因此,要想掌握词汇的真正意义必须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1.3 阅读。阅读是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它专业知识共同起影响的过程。若缺乏对某一语言所在文化的理解,也并非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在精读课文中曾遇到这样的一个句子:“The‘green revolution’did exactly what the king ofBrobdkingnag of Gulliver’s Travels had asked for and made twoears of corn or two blades of grass grow where only grew be-fore.”如果读者对十七世纪英国作家Jonathan Swift所著小说Gulliver’s Travels不了解,不知道作者虚构的国家Brobding-nag的国王见Gulliver神通广大,便要求Gulliver施展“墨法”,使原来只长单穗的谷物结出双穗,只长单叶的植物长出双叶,那么它就无法理解作者的用意是借用这个文学故事来说明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实现了翻番。仅以此例便可看出文化背景知识关于文章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此方面的传授,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们才能积攒对另一民族的文化了解,才能在更深程度上去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对他们文化的理解也才能更成熟、更全面。
2.1.4 翻译。翻译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也同样具有紧密的联系。例如:美国有部电视片“The Final Eye”,若译为《最后的眼睛》,会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是看了该片后,我们便知道原来片名里的“eye”在美国俚语中含有“侦探”之意。“私家侦探”一般称为private eye,代替了正规的private detective或private investigator。又如,“The apple of one’s eye”不能直译为眼睛中的苹果,而表示“掌上明珠,最珍爱的人或物”,来自《圣经》里的一句话: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可见,翻译要做到重视、通顺,必须首先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加以确切的表达,而要做到透彻的理解,对该语言所在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2.2 文化教学与课外学习密不可分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民族的文化特征,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多途径、多侧面实施文化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像报纸、杂志、电影等,架起文化间的桥梁,一方面它们可提供最新的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