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听写既是重要的测试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它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总体语言水平,考察其多方面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本文通过对听力策略在英语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作用影响略论,旨在帮助学生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和培训,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听写及听力方面的能力。 1.引言 而在高等学校英语系四级考试(TEM4)中,始终存在听写这一重要形式。但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考试中心(3)所辖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全体CET-6考生在2017年1月的考试原始数据显示,在复合式听写中,全体考生在S1-S7单词听写试题上的平均得分率为59%,而在S8-S10题词句层面上的领会和表达能力更低,仅为7.8%。其中七个单词中三个为中学词汇,另外四个为四级词汇。在第二部分三个词句中所涉及的词汇19%为四级词汇,81%为中学词汇。此项数据表明在对词汇本身掌握的情况下,学生的听写能力还非常欠缺。这说明听写作为重要的测试手段,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2.探讨背景国内外大多数对英语听写进行探讨的学者们都侧重从听写中的错误略论看听写所考查的能力及听写的作用因素。柳青(1999)提出听写主要受学生的听悟能力,词汇和语法知识,正确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以及非语言知识的作用。孙硕(2017)认为学生在听写中的错误可分为语音、语法和常识性错误三大类。赵国梅(1997)总结出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语境和主观因素方面导致听写中的错误发生。李绍山(2017)提出按语言形式,听写中的错误分三大类:拼写、误写和语法,从而建议应加强听觉辨认,词汇教学,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从错误中学习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运用语言学家探讨重点从“教方”向“学方”的转变,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异同受到更多的关注,运用语言学家的兴趣开始由关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或带有母语印记的言语行为,转向关心成功学习者使用的策略,或比较成功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使用的差异,以期摸索出提高学习者整体外语水平的捷径。Rubin(1975)和Naimen et al.(1978)对成功学习者进行探讨并指出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策略。Stern(1975)总结出10条成功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并逐条指出学习不成功者缺乏相应的策略。国内学者如文秋芳(1995),马广惠(1997),秦晓晴(1998)等也有许多对于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或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学习策略上的异同探讨。西方许多运用语言学家,如Stern(1983),Rubin(1987),Oxford (1990), O' Malley and Chamot (1990)和Red Ellis(1994)等,对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综合众多探讨者的论述,学习策略的以下特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体现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全过程中;学习策略可以是可视的外部行为,也可以是心理活动;学习策略是灵活的,受多种因素作用;学习策略是可教授的(程月芳2017)。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当前较为典型的主要以Oxford(1990)和O' Malleyand Chamot(1990)的分类。Oxford将学习策略主要划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而间接策略则包括超认知策略、作用策略和社会策略。更多的探讨者则较赞同O' Malley &Chamot的分类措施,即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执行性技巧。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的知识,通过对语言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它对语言习得具有管理功能。认知策略涉及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略论、推理、转换或归纳,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步骤或策略。而社会/情感策略则包括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或自己控制情绪,消除不安或焦虑等(O' Malley &Chamot,1990)。外语听力理解策略是以学习策略为理论框架,属于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国内学者如蒋祖康(1994),刘绍龙(1996),王宇(2017),苏远连(2017)等,通过对听力策略的理论和实验探讨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即听力策略的应用是作用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但此类对于听力策略和听力理解的论述大多只针对听力的一些方面,如对话和短文的听写形式,而对听力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形式--听写与听力策略的联系方面,就笔者所知还未见有类似探讨。学者们对听写的探讨大多只侧重从听写的错误略论来讨论对听写的作用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如前所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