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语学习焦虑是作用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对西方外语学习焦虑的探讨和研讨,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克服和减轻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教师起主导影响;自信心对学好语言至关重要等。
长期以来,外语教师及语言学习探讨者们关于学生外语习得效果及效率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探讨发现,作用外语学习成绩有诸多主客观因素。认知异同、情感因素和年龄等对外语学习有重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言教学探讨的重点从探讨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人们更重视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外语学习结果异同的作用。探讨者们不再只注重对学习者理性的认知功能探讨,而开始重视对学习者非理性情感因素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学者们注意到了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进行了一些实证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笔者查阅了80年代至今的国内语言教学刊物,发现国内对外语学习焦虑的探讨还需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外语学习焦虑的深入研讨,引起同行们对外语学习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成绩作用的充分认识,以期了解我国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状况、引起焦虑的原因,找到降低和克服语言学习焦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成绩。本文将先就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的探讨进行回顾,然后研讨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克服和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一、外语学习焦虑理论 (一)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是一种自我贬低认知。它可分为性格焦虑(trait anxiety)、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情景焦虑(situation-specific anxiety)。性格焦虑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变得焦虑的较为固定的性格倾向。状态焦虑是性格焦虑和情景焦虑的结合,指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和特定的情景感受到的焦虑,是一时的不稳定状态。有性格焦虑倾向的人往往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表现出状态焦虑。情景焦虑可以看作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具体情形或者某些特别的事件的状态焦虑,比如在公开演讲、考试、解数学题,或者是上外语课时。阿尔帕特和哈伯把焦虑分为积极面对任务型焦虑(facilitatinganxiety)和逃避任务型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1〕前者鼓励学习者向新的任务挑战,激励他们格外地努力以战胜焦虑感。而后者则使得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从而避免产生焦虑。这一划分与焦虑的程度相符合,焦虑程度低的学生自然就勇于面对艰难任务,而焦虑程度高的学生则往往逃避艰难任务。资深学者霍维茨、麦克英泰尔和加德纳等对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大量深入探讨,他们把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23〕外语学习焦虑被认为是一种特别情景下的焦虑,产生于正规外语学习的独特性,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外语交际能力的过低评价。霍维茨等是最先把外语学习焦虑看作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单独的、特别的现象。外语学习焦虑其实就是学生在用不熟练的外语进行交际时感到的一种畏惧和焦虑。焦虑在外语听和说(尤其是毫无准备的自由发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二)外语学习焦虑的种类霍维茨等把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恐惧列为外语课堂焦虑的三大要素。〔4〕交际畏惧是一种元认知意识,当学生意识到既不能用外语自由地表达自己,又不能理解别人说的外语时,就产生交际畏惧,即交际回避或交际退缩。交际畏惧在外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严重地作用了学生对外语的掌握。考试焦虑就是教师在对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考察评估时学生产生的焦虑,是学生害怕失败而产生的焦虑。萨拉森(Sarason)把考试焦虑定义为:在考察学过的知识时,对不理想的表现所带来的后果的担忧。有的学生考试时忧虑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组织加工。〔5〕否定评价恐惧来源于学生的不自信,他们担心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不良的评价,想尽量避免受到评价的场合,比如当众说外语等场合。以上这三种焦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麦克英泰尔和加德纳则把语言焦虑分为两大类:一般焦虑和交际焦虑。一般焦虑包括性格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麦克英泰尔和加德纳的探讨发现,考试焦虑并不是外语学习焦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认为考试焦虑就是一般焦虑,对外语学习作用并不是很大。但交际焦虑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是显著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