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及孔子学院的大力发展,已经成为了很多外国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第一选择。近些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比例已经大大增加,这就对对外汉语学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加深对本体的探讨,英语论文题目,更要加强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情况的探讨。因此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探讨是极其必要的,英语论文范文,我们可以通过对学习者的偏误探讨,有效的预见学习者将要出现的偏误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使偏误率降到最低。近年对外汉语学界针对欧美留学生使用汉语情况也做了大量的偏误探讨工作,这些探讨涉及汉语的方方面面。在众多探讨中,笔者认为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时间词的偏误探讨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时间的掌控,我们的祖先从很早以前就通过四季、星辰变化以及昼夜交替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同时,时间又是抽象的,我们无法说清它的形态样子。因此,时间的表达也成了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汉语表达过程中的难题。根据笔者的考察,关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时间词的偏误探讨还是很少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时间词的考察,略论归纳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产生偏误的类型,研讨形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希望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
第二节 探讨范围
塞林克于 1969 年在《中介语》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介语理论意在探讨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发现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也有人将中介语称作“过渡语”或“语际语”。通过名称可见中介语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各个阶段相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塞林克认为中介语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习者学习措施或学习策略的不当、母语的负迁移、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牢造成的过渡泛化、训练不当引起的负迁移及交际策略的作用都会造成中介语的产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对目的语略有学习,但学习不充足的情况下,由于交际的迫切需要,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套用在新的表达之上所输出的语言。但是随着新知识的注入,原有的尚未学好的规则经过不断的修正,学习者会由使用单一的语法规则到使用复杂的语法规则,由使用简单的句型到灵活地转换句型,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表达,无限接近目的语。塞林克在中介语理论中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僵化”。塞林克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略论了“僵化”现象的产生。塞林克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机制与母语的习得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过了关键期以后,原有的习得机制会慢慢退化。按照他的观点,95%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能力上都会出现“僵化”,即使继续学习和训练仍然会滞留在这个阶段。这个观点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
第二章 时间词探讨概况
第一节 本体探讨中的时间词探讨
关于时间词应该如何来划分的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学界对时间词的归属和划分众说纷纭,至今都无法统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是依据一定标准来进行的。中国语法书始于《马氏文通》。《马氏文通》中将汉语词划分为叹字、助字、连字、介字、状字、静字、动字、代字、名字等九个大类。将“惜者”这样的词划分在了状字中。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黎锦熙提出“国语的词类普通分为九种,但约可分为五”,它们分别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这九类。其中名词和代词可统称为实体词,动词称为述说词,形容词和副词统称为区别词,介词和连词统称为联系词,助词和叹词统称为情态词。黎锦熙认为表示有定时间的词大都为实体词,在叙述中却总是在“副位”。专为名、形、动的“副附”用法,慢慢转变为专用的副词:称为“时间副词”。而赵元任关于时间词的划分是依据某个词是否能出现在某个位置来判断的。他认为时间词可以放在“在……”“到……”“等到……”等词的后面,可以放到“从……V 起”的中间。时间词不可以放在“……去”的前面,不可以放到“上……去”“从……来”“望……走”的中间。他认为时间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修饰语。时间词是表示时间的,但不是所有表示时间的词都是时间词。朱德熙(1982)认为时间词首先是个体词,能和“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代,并且能在“在”“到”“等到”等词的后边做宾语。例如“三月、冬至、明朝、一九六零年”等。他还认为时间副词、时间名词和数量结构都不能作为时间词。例如“刚刚、已经”“时间、刚才”“三天、两个星期”等。邓守信对时间词的范围划分比较宽泛,他认为时间副词、数量结构等都可以算作时间词。并且他将时间词划分为时点、时段、时频三个大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