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译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意义的理解是基于认知心理基础上对源出语的认知理解;翻译是一个原型范畴,对源语语篇及译语语篇采取原型略论尤为重要。因此,在翻译属于号召型文本的广告英语时,我们也应从原型理论视角对其进行略论,从而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等值效应。 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广告英语进行翻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对其进行略论,进而研讨广告英语翻译的策略问题。 1 原型理论简述及文献回顾基于对传统“经典理论”的质疑,20世纪70年代以来,Rosch等认知语言学家(以及Labov、Lakoff等语言学家)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进行了实证探讨,发现在范畴化中起关键影响的是“原型”,从而建立了原型理论。原型是指一个词语或一个类型意义的所有典型模型或是原型形象,是一个类型的一组典型特征。原型理论认为我们的许多心理概念都是原型,人们经常用典型的例子来定义一个概念,如鸟的原型更象是形体较小能飞的一类鸟,而不是如新西兰的鹬驼一类形体较大且不会飞的鸟[1]。确定一个类型的典型特征既属于词汇语义学范畴,又属于语法律范畴。原型理论象其他被运用到翻译探讨中的语言学理论一样,也对翻译探讨产生作用,但现在只是停留在元理论层面。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进行翻译探讨的国外学者不乏其人。虽然国内也有学者立项探讨、撰文共讨,但对于原型理论关于翻译探讨之意义尚缺乏充分的引介。李和庆和张树玲认为,原型的性质决定译者的基本翻译策略,语义和语用原型可以帮助译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次上更好地认识并再现原文[2]。王仁强和章宜华提出,把翻译看成是原型范畴的原型翻译观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探讨视野,深化我们对翻译本体的认识[3]。这些探讨成果在宏观上探索了原型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及启示,但是没有着眼于纽马克对于三大文本范畴的划分,未能将探讨微观细化。基于此,笔者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对广告英语的翻译进行略论,同时兼顾其文本特殊性,来研讨并试图丰富在对其翻译时所应采取的策略。 2 原型理论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体现 211 原型具有经验性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认为,语言的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对它们的意义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描写。因为“在新情景下使用词的过程就是将现在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进行比较,判断他们是否在相同的语言编码中足以相同的过程”[4]。广告主要面向读者群体,所以我们在翻译广告英语时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准则,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经典的广告词,不仅能够体现出创作者的语言水平,以及对所宣传物原型特点的精确把握,同时笔者认为,广告词的经典,更应该在于它能使受众群体,即便是最普通的受众群体,在对广告词进行听、阅等系列活动后,能够与所宣传物在生活中的原型认知状况相结合,同时产生购买动机。在翻译广告英语时,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实现原文和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对应。例如这则汽车广告:[原文]W here there is a way
for car,there is aToyo ta1(仿照谚语W here there is a way,thereis a w ill而做)[译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5]290英语广告词的创作者没有在丰田汽车的外观、性能上浪费笔墨,而以借用谚语的方式进行创作。描写效果更自然,提供意义更丰富。译者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前半句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后半句则点出宣传主题。丰田车驰骋莽林,“开遍”四海的画面便历历在目了。这一英汉翻译过程,实质上是创作者与译者将人们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经验进行比较,将人们所处的现时情景与原型情景进行比较,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语言编码的认知行为过程。同时,读者很容易被抓住眼球,易于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