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之高职商务英语系人才培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职业教育通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运用型人才,通识教育的目的英语论文网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商务英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意地识贯穿通识教育,能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通识教育;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也称“一般教育”、“通才教育”“、普通教育”等等。其概念源自欧洲的自由教育,成形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通识教育体现了“全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各级各类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历史上对于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就多达50多种。通识教育萌芽于古希腊。当时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在公元前就提出“德智统一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和文雅教育的思想基础。19世纪初美国教授帕卡德(A.S.parkard)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关系起来。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指出,通识教育是“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是否进行通识教育,如何进行通识教育的问题,学术界颇有争议。张万明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实行通识教育的思考》中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实行通识教育有很多制约因素:1.与培养目标不符合,2.与社会需求学生要求不符合;3.与学制不符合。张万明认为在高职教育和通识教育存在很多矛盾,通识教育妨碍专业技能的训练,高职高专不能把其固有的特色和优势丢掉,把高职高专院校办成其他普通院校。

    笔者认为张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首先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运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合格的社会劳动者,英语毕业论文,高职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也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将通识教育贯穿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达到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人才。正如刘香敏在《高职教育教育改革与通识教育》中所提到的:高职院校的教改越来越过于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却逐渐忽略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而我们面临的情况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尽管有长达十年以上的中小学通识教育,但并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现代社会所必备的通用知识。

    高职的学制只有三年,在课程设置上必然与四年制的普通高等院有所异同。不能与本科学制一样在一、二年级通过必修基础课程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有限的三年甚至两年半的时间内加强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时成绩就不理想,一般高职,特别是民办高职的录取分数线有时只有普通高等院校的一半,在学生基础薄弱,学制短的双重劣势下,要想搞好通识教育,就必须设法把通识教育贯穿整个高职教育的始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方方面面。然而,单纯靠增加课程来进行通识教育必然会增加课时数,这和目前教改中控制课时总量的要求相矛盾。那么,在现有的课程中能否注入通识教育的内容?李曼丽,林小英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互相对立或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很多专业课程都适合承担通识教育。以商务英语系为例,必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就是一门适合承担部分通识教育内容的课程。笔者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英语系立体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春柏主审、刘川主编的《英汉汉英翻译教程》为例研讨本课程与通识教育(以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为例)的契合之处。

    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说“,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不少学者使用“跨文化”来形容翻译这一活动。《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系的主干核心课程,是英语系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实现商务英语系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

    本教材共分三大模块。绪论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一模块。本部分回顾了中外翻译的历史,讲述了翻译的性质及分类,翻译的基本准则及翻译教学的基本要求、英汉文化异同与翻译。学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能熟悉翻译的起源,翻译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著名翻译家的严谨、务实精神、翻译工作对译者素质的要求;掌握翻译的“信、达、雅”的标准及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翻译课程基本要求。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来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与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离不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探讨。绪论第五章通过对比略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文化异同,以便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措施,以顺应这些异同,防止表达错误,避免应用适当,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这一模块提供较为广博而均衡的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关于其他学科的入门与兴趣,扩充学生的宏观知识基础。

    上篇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词语翻译、语句翻译、语篇优化、修辞与逻辑联系转换五个方面阐述了翻译中的基本理论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翻译训练素材。这部分涉及修辞、逻辑、委婉、英汉语言对比、文化含义词翻译。这些也正是通识教育要涵盖的范围。译者必须深入了解双语文化及其异同才能成为合格的译者,否则必然闹出笑话。

    下篇常用语体的翻译分为新闻语体的翻译、文学语体的翻译、公文语体的翻译、广告语体的翻译、导游词的翻译、科技语体的翻译、法学语体的翻译。其内容涉及七个领域。学生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能领略新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商业函电、会话讲稿、广告语、商标、导游词、科技文献、产品说明、法学文书、国际经济贸易法、婚姻法等。这里仅以导游词为例,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导游词的语言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英语论文范文,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通过对导游词的翻译既训练了翻译技巧,也熟悉了导游词的宗旨、内容和语言特色,也拓宽了视野。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包括以下6个领域的课程:外国文化、历史探讨、文学艺术、道德观念、科学和社会略论。该领域开设三种形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北京大学也开设了类似的通选课程供学生选择,如历史与文化,语言文学与艺术。《英汉汉英翻译教程》中的三个模块基本与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中的外国文化和北大所开设的以上通选课程有所交叉,是适合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当然,这也需要这门课程的教师在授课时有意识的引导。除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商务英语系的很多其他课程《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都能承担部分通识教育的任务。外语教育者和外语学习者应该意识到:学习外语就是在认识、了解、体验并吸收他国文化。而认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