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高校口译课程建设与目前高教改革形势不相适易 , 本文略论不适条件并指出:商务英语系应当立足本专业 ,发挥特长 ,引入先进教学理念 ,把外语教学和商务学科紧密结合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 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 ,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利用科学的测试评估手段 ,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运用型、 复合型的商务英语系人才的战略目标。 一、 教改是高校专业口译教学的新路首先 ,目前口译教学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 ,一些院校各行其是 ,使口译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偏居一隅 ,这不仅难以培养出足够的口译人才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而且制约了口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国内开设口译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 ,大多数高校在本科阶段没有设立翻译专业 ,更谈不上建设口译专业;有些院校只能以单一的口译课程取代口译教学。口译教学非专业化的直接后果是 ,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只是零散地掌握口译的一般技能 ,而根本不能真正胜任专门的口译工作。与此相对 ,很多国外的大学早已经将口译专业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如陪同口译、 会议口译、 医学口译、 技术口译、 法庭口译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商务英语系理所应当地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口译教学与评估体系。其次 ,高校专业资源的匮乏 ,使得口译教学无法形成主导性优势。很多院校由于对口译学科认识的模糊 ,导致对口译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投入偏低。 1 口译教学师资力量亟待加强。目前 ,国内口译教师在实践经验、 师资组成、 学历资格、 教学态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许多从事口译教学的老师大多实践经验缺乏 ,限于纸上谈兵;也较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口译培训。而国外的口译教师一般本身有丰富的口译实践经验 ,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职业的口译专家 ,甚至是国家外交部的知名翻译。而在中国 ,由于体制的原因 ,这样的口译人才很难进入高校从事教学。而在教学上 ,教师往往由于重科研、 轻实践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口译教学当中 ,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相当有限。 2 落后的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口译教学与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 , 教材陈旧 ,以单一的语言训练为主。甚至在一些院校 , 口译教学基本延续了口语课加口头句子或段落翻译的教学模式 ,较少有口译教学和理论方面的探讨 ,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从学习的规律来略论 , “自觉的语言学习过程 ,包括对基本概念、 原理、 准则、 规范、 翻译程序及措施论的学习 ,是成人发展双语转换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忽视它 ,就不能建立技能意识 ,也就不符合科学的教学规律。 ” (刘宓庆 ,1999)关于商务英语系的学生而言 ,如果缺少对商务领域内的素材本文出自,英语论文范文,在/英语毕业论文与留学生论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果需要原创英语论文,英文论文请关系 QQ:949925041的熟悉和准备 ,必将使未来口译工作中留有隐患。 3 口译教学与评估所需资料与设备要不断更新。口译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笔译的延伸。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尤其是同声口译) ,需要投资大量的资料与设备。而当前仅靠普通的语音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而 ,在口译教学过程中 ,大量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势在必行。从口译现场的模拟 ,到对接受训练的学生在听力、 语音、 反应力、 记忆力和理解力检测和反馈等方面都要有足够的技术条件和科学的措施。另外 ,社会上口译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严重挑战高校英语系口译教学。现在名目繁多的民办口译培训班显然把通过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当作衡量口译能力的唯一标准 ,误导了在校学生对口译科学的认识。实际上 ,口译证书考试的标准也绝不等同于英语系口译教学和测试的标准。一些院校因为忽略了二者的差别 ,把社会的标准运用于外语专业的教学和评估 ,从而延误了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就此而言 ,商务英语系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 ,明确口译考评标准 ,丰富测试手段 ,探究出一条符合高校专业口译教学的新路来。 二、 改革的设想 既然明确了改革方向 ,那么在实践中就可以针对口译活动的特点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专业译员的素质要求为参照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 ,并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 ,开展旨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口译相关技巧的综合应用能力、 认知推理能力、 独立完成商务工作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 ,建立起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 ,及时获得教 — — — 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科学地指导口译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具体来说:第一 ,科学定位 ,特别是针对商务英语系办学特色 ,使口译训练和商务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究、 进一步完善现有口译教学模式 ,加快口译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相应教材建设。同时 ,口译教学的专业化必须纳入到英语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由于口译实践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坚实的英语能力 ,全面的商务知识 ,以及优秀的人格修养 ,因此 ,在日常教学设置和管理当中 ,就应该坚持把这些准则通过教学行为充分地表现出来。 (1)在课程设置方面 ,使英语课程和商务课程有机衔接 ,为专业高年级所开设的口译训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 ,加强 ESP 课程群建设尤为必要 ,因为主题知识的拓展是联系到口译成败的重要因素。在Gile 提出的口译理解模式中此类知识被归为言外知识(ext ra linguistic knowledge) ,或者说是一般认为的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 。( Gile ,1995)对商务英语系来讲 ,本科阶段加强 ESP 课程群或口译相关课程群的建设包括除英语以外 ,还有管理、 贸易、 营销、金融和法学等。全面的商务知识有利于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由知识型、 专才型向能力型、 通才型和复合型转变的高教改革的战略目标。 (2)在口译教材方面 ,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口译教材都不能很全面地体现口译的现场交际特征 ,不利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确立主干教材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非常重要;而且 ,所选教材应当突出系统地体现实用性、 时效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比如 ,实用文献及口译场景实录等。这样 ,在一个自主的空间内 ,以口译技巧为主线 ,搭建口译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就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在框架内灵活地使用相应素材 ,不仅避免了使用单一口译教材的呆板 ,而且可以生动地再现口译实践场景 ,促进了学生对实用口译技能的掌握。 (3)在口译考试方面 ,把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口译证书考试同英语系口译课程考试严格区别开来。尤其不能把衡量前者的标准强加于后者之上。高校英语系口译教学和测试评估应遵循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在考试的内容、 形式和标准的制定上都要展现英语系的特色和长处。例如 ,社会上的口译证书考试由于操作性方面的原因 ,翻译题材趋于分散 ,少有集中 ,更忽略了对口译能力评估中最重要的因素 ,即对语境和交际环境的营造 ,因而通常意义上的标准化考试只能按一般要求对考生基本的口译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 ,无法全面而真实地获得考生理应具备的口译能力、 素质和相关学科知识等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也根本无法利用这些信息实现有效的反馈 ,指导并促进教学工作。为此 ,商务英语系应该在口译考试方面另辟蹊径 ,按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准则 ,以商务学科为框架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演示口译现场 ,或直接参与商务口译活动。根据现场的表现 ,来对学生的口译能力(包括理解、 反映速度、 表达等) 、 心理素质、 现场表现、 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评估。需要指出的是 ,考试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最终环节 ,它,英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