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课程设置的准则,课程改革构想,师资队伍培养,成绩考核四个方面阐述高职国际商务英语系办学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高职双语教学 双师型 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为适应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培养既懂的WTO的游戏规则,又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是高职教育国际商务英语系的培养目标。实践型、技能型的运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有人将高职教育的特色概括为“三性”,即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针对性”,专业设置要体现“职业性”,教学过程要强调“实践型”。围绕着这“三性”,国际商务英语系应不同于本科院校纯粹的英语系,也不同于纯粹的商务专业。其专业特色在于语言和专业的有机结合。语言是基础,是开展国际商务业务的有利工具。专业是发展方向,是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坚实基础。两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单纯的语言型外语专业或外语能力平平的单一专业的毕业生其竞争力明显不足。王德伦副教授认为,只精通外语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今后培养的学生必须在精通外语的基础上还应精通一门以上专业知识,如金融,财务,保险,法学,外贸,证券,通信等等。努力做到通一门,也了解相关门类。这与高职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因此,“语言/专业”,以专业为主,专业和外语均是强项是国际商务英语系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对高职教育国际商务英语系有以下几方面的设想,与大家商榷。 一、课程设置的准则 1、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准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课程的国际化是指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目标是将国际因素整合到正式课程和课程操作中,所谓正式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资料,而操作是指教和学的手段、学生群体、课程的时间地点等。国际商务是9种国际化课程类型之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大国际知识、国际理解和外国文化的比重。具体来说就是凡有“国际”“外国”字眼的课程,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外国文学欣赏等课程,开设WTO基础知识等与国际规范相一致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准则还包括人员的跨过流动,如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授进行授课以及派遣本校人员出国进修、留学等。最后,实现资格证书国际化。也就是说高职学生毕业前应获得国际市场认可的资格证书,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2、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准则所谓的现代化就是指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特征,要具有先进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商务中的EDI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国际商务英语系课程设置应体现现代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措施,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等。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高职国际商务英语系培养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人才,是在未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具有现代化操作技术实践型、运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体现现代化准则。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电子商务、网络知识与维护等现代化内容,同时原有教材重还应增加符合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容,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3、课程设置的弹性化准则当前国际经济风云变幻,就业的不稳定性使职业转换更加频繁。国际商务英语系的毕业生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具有适应市场,职业,岗位变化的伸缩型。学生除了精通一门专业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外,还应根据学制和学时的多少开设金融,会计,保险,法学等相关课程。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体现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4、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准则实践型是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国际商务英语系又不同于其他国内专业,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设立校内模拟实习室,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尝试进行国际合作办学。主要思想是借鉴国外“产学合作”、“厂校挂钩”形式,实现产和学、厂和校的跨国合作。毕业生可在国外公司实习,聘请国外公司的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这样既可以使培养目标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为国外公司提供充足劳动力,同时根据国际市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形成良性循环,形成国际商务英语系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当前国际商务英语系设置了认识实习2周,安排在第二学期。教学实习8周,安排在第二至第五学期,每学期各2周。专业实习4周,安排在第四学期。毕业实习12周,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论文答辩4周,安排在第六学期。实践教学在总教学时数中所占的比例为40%左右,这一比例与国外职业院校相比明显偏低,难于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高职教育国际商务英语系无论是英语语言训练还是专业技能训练,都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二、课程改革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