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有效地实施写作过程教学法-—共同研讨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摘 要:文章在略论写作过程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拟定了一套新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作者认为,新模式符合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是过程教学法的具体体现,值得推介和尝试。/英文教学论文
关键词:写作过程教学法;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 非英语系写作教学近况 写作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虽然国家教委于16年前就将写作纳入大学英语测试,但学生的写作平均分始终在5~7分中徘徊(蒋家平,1995)。写作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项目。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是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目前写作教学界提及的教学法很多,诸如: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内容教学法、“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等等。其中受到教学界批评最多的是“成果教学法”,得到褒扬最多的是“过程教学法”。尽管如此,实际上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处于垄断地位的仍然是“成果教学法”,而不是“过程教学法”。这也是造成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不力的原因之一。 笔者曾对四川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55名非英语系的教师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所涉及的五个问题: (1)你应用的写作教学法是属于“过程教学法”还是“成果教学法”(问卷附录中对这两种教学法有详细说明)? (2)在此之前,你知道“写作过程教学法”吗? (3)“写作过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难实施吗?若你认为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传统的学习文化,班大及时间不够,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4)你的写作教学效果如何(好,不好,一般)? (5)教学效果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教学措施不当,学生水平太差,教学任务重且时间有限)?调查结果是: (1)54人的教学模式属于“成果教学法”,仅有1人属于“过程教学法”。 (2)8人在此之前知道“过程教学法”,37人不知道。 (3)55人认为“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其中,18人认为是由于中国传统学习文化的阻碍,23人认为是由于班大和时间不够,14人认为是因为教师对“过程教学法”的认识不足。 (4)36人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好,17人认为一般,2人认为较好。 (5)在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够好的36人中,有19人把原因归结为教学任务重和时间不够这些因素上,有9人认为学生水平太差,有8人认为教学措施有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98.18%[54/55]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果教学法”;65.45%[36/55]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其中有77.5%[(19/9)/36]的教师把根本原因归咎为教学任务重、时间不够或学生水平太差等外在因素;100%的教师[55/55]认为“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起来很困难,74.55%[(18/23)/55]的教师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学习文化和班大、时间不够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原因的某些方面,教师的教学措施不当才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一些教师不了解或对“过程教学法”了解不够(这一点在调查结果2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才是“成果教学法”占统治地位,“过程教学法”难实施的原因所在。因此,写作教学法的改革是当今中国提高写作教学的关键,写作过程教学法就是一项可以采纳的措施之一。但如何在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这一措施,这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当前非英语系的部分教师对这种措施还不甚了解,笔者在下一节将结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先对这一教学法做一些介绍。 2 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看写作过程教学法的特点 2.1 写作过程教学法 传统的写作成果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其典型的上课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写作的技术性细节上,即格式、语法、拼写等方面,而忽略了语篇整体、思想内容这些相对更重要的因素。学生在写作各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未能得到教师的明确指点。而且教师在批改和评阅时,多针对学生作文的缺点,未提及或很少提及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学生渴望成绩被肯定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他们失去阅读评语的兴趣,最终导致教师的辛勤劳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近些年来,国内一些教师和学者已认识到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并纷纷撰文倡导引进好的教学法,一些学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还验证了某些教学法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吴锦,张在新,2017),写作过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写作过程教学法是建立在对写作过程大量探讨的基础上,强调在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来讲,写作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写初稿阶段(composing/drafting),修改阶段(revising)和定稿阶段(editing/proof- reading) (Tribble,1996)。 (1)写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写作题目进行审题,在脑海中搜索相关信息进行构思,并列出写作提纲。教师监控整个过程,或组织全班讨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2)写初稿阶段:学生将构思结果草拟成文。这一阶段通常是学生独立作业时期,教师只作个别指导。 (3)修改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学生可以本人修改,也可以在学生之间相互修改,但整个阶段须教师参与并指导。 (4)定稿阶段: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最后把文章整理成文。写作过程教学中的这四个阶段,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回归的,即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在另一个阶段的进行中出现,并如此交叉发展,贯穿整个写作过程(Qin & Zhang,1999)。 2.2 写作过程教学法的特点 写作过程教学强调写作既是学习也是交际,鼓励教师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评估作文时,考虑著作能否达到写作目的和满足读者需求(Spack,1984)。如果从社会建构主义(Williams & Burden, 2017)角度来观察它,写作过程教学的特点还可被归纳为下面三点: (1)习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学习。根据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应对变化着的世界。写作过程教学法符合社会建构主义的这种教育观,因为它的目的就是在写作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地在他人的帮助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策略,为今后独立的写作准备条件。 (2)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起“中介者”的影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中介影响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情境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中介影响涉及中介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强调学习者对中介者意图的反馈影响。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中介影响表现为:引导习作者审题、构思,监控、反馈习作者的写作行为,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组织习作者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并共同发展进步。 (3)合作型的课堂结构为写作过程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课堂中的人际联系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对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课堂人际联系类型包括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人型。这些人际联系类型与教师对课堂经验的组织形式有关。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倡导采用“小组活动”这一课堂组织形式,因为它有利于产生合作性的人际联系和互动过程。写作过程教学法中的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小组活动也是其主要课堂活动之一。这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而且还使他们有参与感和归属感,从而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 3 写作教学新模式 根据写作过程教学法的上述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进了写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究和尝试。下面是对这一模式的个步骤所作的详细说明。 (1)习作者就作文题目进行“快速联想”(brainstorming)。“快速联想”是习作者把闪现在脑际,英语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