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 摘 要: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其重要程度有很大提升,旅游市场对双语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各大院校旅游英语系的发展。 蕴含在风景中的文化使旅游变得更生动。 该文论述了旅游文化渗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英语教学;渗透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自2017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正迈入一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新时代。 中国旅游资源的魅力和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强烈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旅游人士,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旅游界的形象。 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持续发展的良机和挑战。 这对我们的旅游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英语人才的要求。一个珍视民族独有文化和历史的国家, 更能吸引到国外的游客。 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使未来的旅游人才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便成为旅游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涉外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更要求中西文化并重,使之有机结合,兼收并蓄。 因此,文化渗透是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 一、 旅游文化的界定 当前对于旅游文化的界定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关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互相碰撞影响的过程和结果。[2]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以旅游行为为核心、 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 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了这一场景文化体系。[3]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联系的总和。[4]虽然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 但从上述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概括出: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结合, 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的文化, 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英语论文范文,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探讨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的,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二、 旅游文化与外语教学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 “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 因此,语言教学如果脱离了文化教学,就失去了其意义。 1.文化是旅游的魂。 旅游不仅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涉及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的诸多方面,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英语论文网站,旅游才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2.文化是语言的根。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时时刻刻不在作用语言。 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同时,语言学习与文化也始终是密切相关的。 外语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限于单纯的语言交际能力,它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5]因此,良好的外国语言和文化教学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塑造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培养多元的思维方式和积极互动地“生产人格”。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培养日常交际活动中的对话能力, 也不仅直接为经济效益服务, 它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处理能力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 三、旅游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明确旅游英语教学目的。 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要由以往单纯“为语言而学语言” 的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要认识到旅游英语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记住单词, 掌握语法,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背景知识、语言内涵和交际应用知识的各个层面,达到语言与文化的交融。 2.增加文化渗透,改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中要体现双重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 课程设置中要渗透广博的中华文化知识。 大到诸如气壮山河的战争风云、国家更替,小至修身养性、吹拉弹唱、花鸟虫鱼,甚至考古、文学、艺术、宗教、医学、建筑、园林、民俗…… 二是对异族文化的理解渗透。 要让学生熟谙外国的文化。 不仅要熟知外国的历史的、传统的这些静态文化, 而且要了解它在现代条件下不断流变、 随时创新的动态文化; 不仅要了解它的高雅的主流文化,而且应知晓它不同地区的通俗的次流文化。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西方节日习俗、西方饮食文化、西方人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6] 3.以文化旅游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语言交际环境。 旅游英语课除了学会并能使用常见的与旅游有关的常用词汇和常用句型外,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材料促进语言的实践,应该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历史、地理、政治制度。人们的经济生活,宗教礼俗……以游为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对话,模拟导游,分组讨论等形式将所学内容展现出来。 如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内容时,课文中讲到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那么少数民族,如满、回、傣、彝、黎族……它们的民俗文化又是什么呢? 因此,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充分展开调研,邀请少数民族的学生讲解他们的民族概况和民俗文化,以及与他们的民俗文化有关的美丽的传说,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所知情况进行补充。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让一些不太活跃的学生也积极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 在教授中国的园林时,让学生相互复述课文的内容,选择有代表的北方园林气势雄伟和南方园林小巧玲珑相比, 以课文为基础,但又不受课文的限制和约束,用已知的语言材料表述文中的题材。 有时又可以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畅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这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 而且也是语言的创造性的使用过程。 这个过程不应是单纯的机械训练、模仿记忆或积累词汇的过程,而应当是积极地思维、表达、交流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