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阳朔西街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文化街。英语是跨文化旅游的交际工具,更是阳朔西街旅游经济崛起的主线。融洽的跨文化交流环境,构建起阳朔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经济社会,英语在独特的文化群体中给阳朔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作用。旅游是一股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力量。在旅游社会学的探讨中,必须把旅游社会学融入社会文化变迁的众多因素中作情景化的审视。对阳朔西街的旅游市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探讨,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英语 主线 跨文化旅游 文化变迁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昌盛,民众生活繁荣富足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中国旅游名县阳朔旅游业兴盛,首先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国好政策,时逢盛世,天时好!游客乘顺风船从甲天下的桂林下漓江游阳朔,梦幻般的田园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地利好!漫步中西文化交融的西街,游人深感“他乡遇故知”,人和好! 一、阳朔拥有无处不在的英语现象 1.深入商贸的英语文化当美丽而恬静的自然风光将游客从都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释放出来之后,阳朔以一种更特别、更诱人的生活体验把外国游客深深地吸引住。阳朔西街500多米长、6米多宽,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沿石板路一字展开的店铺有中西式餐馆、咖啡店、酒吧、小旅店、工艺店,600多家毗连成片。不仅店铺门前悬挂着地道的英文招牌,如“李莎酒店、地球村”等,店铺的老板也都能操起熟练的行业英语做小买卖,餐馆和咖啡馆时时爆出妙趣横生的英语,令人仿佛身处异邦。 2.引进异邦休闲文化当地的旅行社依山傍水,推出各种令人心动的户外体育活动。平地拔起的山峰是攀崖运动的好去处,自行车出游、泥浴、漂流、探险等户外运动无不让外国游客跃跃欲试。自助旅馆、家庭旅馆为“背包老外”的自助旅游提供了无数商机,仅2017年来阳朔旅游的“背包老外”就达8万人。 3.传播民族民俗文化西街还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文化街。在这里,老外既可以欣赏到精湛的中国工艺美术,还可以就地拜师学艺。为了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的老外一再续签留在阳朔,学习烹调、绘画、武术、书法等等。阳朔每年举行渔火节、元宵节等节庆旅游活动,让老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同样享受到亲人般的祝福。 4.英语学习渗透每个角落西街的商贩、老板会讲英语,国内游客也纷纷加入小镇“英语角”,形成国内外罕见的一股旅游目的地英语热潮。小镇的英语热带动了乡村英语的发展。阳朔高田一个叫历村的小村庄,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外语村”。村里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讲外语,村里有“月亮妈妈”导游,一位年近六旬的徐秀珍老太太能用七国外语为老外导游。外语热席卷阳朔大地。近年来,阳朔县政府采取方法,举办各类外语培训班共25期,6000人次受训。一批民间外语学校纷纷效仿,蓬勃发展。当前阳朔的公立、私立外国语学校已超过30所,接受培训的学员近5000人。5.英语为媒促成美满姻缘英语不仅带动了阳朔的地方旅游经济,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还碰撞出幸福的爱情火花。据统计,仅在20世纪90年代,阳朔西街就有跨国婚姻近百对。有金发碧眼的姑娘欢欢喜喜携带阳朔憨厚的小伙子回去见丈母娘的,也有高鼻梁的上门女婿在阳朔落户,过着男耕女织、自由自在的生活。6.中西文化交流促进地方社会风气好转当地居民热忱为中外游客服务,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迹有口皆碑。商店明码标价,店主讲究信誉,童叟无欺,不宰客,不卖伪劣商品,共同维护阳朔的好声誉。阳朔西街被自治区命名为“文明示范街”。 二、英语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阳朔西街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域”。形成这种宾至如归、乐不思蜀环境的主线就是语言。共同的交际语言-—英语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从容交流,彼此适应。旅游者自身也是文化载体,人们在共同的小镇环境中,不断地接受异国文化并且传播文化。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文化交流过程,使西街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跨文化社会”。融洽的跨文化交流环境,构建起阳朔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经济社会,游客通过旅游实现了自身的需要。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的分类,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不难看出,在个人的需要层次方面,到阳朔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化旅游逐渐形成并持续下去,阳朔自然成为国外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阳朔已成为旅游名县。据统计,2017年阳朔旅游接待人数283万,创造经济收入2.41亿元,旅游业已占全县GDP的20%以上,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