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课目互动教学方式探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探讨背景及意义
(一)探讨背景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7 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1],英语论文,这也是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召开,无不说明着中国的旅游业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方位、多层次及宽领域地向世界开放。以上海世博会为例,世博会历时 184 天,共有 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实现了入园游客 7308 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 425 万人次。上海世博会境外参观者占世博参观者总数 5.8%,亚洲境外参观者占三分之二[2]。这种盛况的出现也给旅游英语人才能否很好地完成接待与翻译工作提出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是检验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把试金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强才,强才的获得需要一流的教育质量来保证,所以发展优质的、高效的和一流的旅游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笔者以旅游英语课的教学近况为剖析对象,针对当前旅游英语教学所存在的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师生交流呈现单向性、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略论和探讨,阐述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构建一个适合旅游英语课程发展的最优教学模式。


(二)探讨意义
本文试图从互动理论的内涵寻找高职旅游英语课教学模式的未来走向,从而构建适合我国高职旅游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并正视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现今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在旅游英语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其他学科教学模式所共有的症结,也是旅游英语这门课的特殊问题体现。例如,教学的形式还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抄的“老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观众的角色,没有起到互动的效果,英语论文范文,学得英语也只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哑巴”英语;教学的互动存在也只是几个人与老师的互动,多流于形式的“老师问,学生答”,没有实质的效果。二是学习并落实最新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体现。认真解读《纲要》关于旅游专业的课程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构建合理并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为旅游公司所运用,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开发。三是提高并发展学生综合实力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关于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公司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业务过硬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很快地适应并融入其中。实现学生和公司的适销对路的目的,这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成功打造和体现。四是学习并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体系。通过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符合本土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一点具有学术的探讨价值,值得商榷。


二、文献综述


(一)互动教学探讨综述
1.国外探讨近况
互动教育在国外开展的比较普及,主要是英美两国做的比较突出。英国的探讨主要是吸收了米德的对于“自我”的论述;而美国的探讨受心性与实用主义哲学的作用,开始互动思想的探讨。互动教学模式起源于英国[3]。20 世纪 70 年代初,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伯恩斯坦和M.杨率先呼吁,教学探讨要深入课堂教学和知识组织的细微层面,以“质”的探讨取代传统的“量化”探讨,这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拥护。1970 年 4 月,英国社会学协会主张教育学者要以学校、课堂、人际互动等微观探讨来动摇长期霸占社会学领域的宏观取向[4]。微观层面的探讨主要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是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学运用课堂教学探讨:二是知识社会学-现象学应用于学校课程探讨。符号互动理论,侧重从微观的人际联系中寻求解释社会现象的现代社会学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德和乔治 赫伯特 布鲁默。米德通过吸收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密西根大学社会学家库利和杜威的重要概念及观点,提出社会是动态的,个体与社会是一种持续互动的联系,社会制约个体,个体也制约社会,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他人和环境的作用。其中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互动过程形成自我概念、显现社会现实。由于当时强调是在微观的层面上探讨,所以更对学者探讨的焦点都在课堂互动教学等方面。由于课堂是一个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所构成的特殊群体,设计到方方面面,所以它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体系,因此课堂的互动也是一种社会互动,即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互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学交互作用、交互活动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联系,强化人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与融合程度,形成众多的和谐互动联系,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第二章 理论基础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