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引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的问题。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推进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当前很多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主题不清,内容空洞,未能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且,英语论文题目,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够,探讨意识不高。
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关注三个重要因素: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教学技能、辩证的反思能力。而教学诊断正是这三项内容的共同能力指向与具体行为方式。曾荣光提出要把“教学诊断学”纳入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中,在师范院校中开设“教学诊断学”课程,并加强这方面的学科建设(张伟民,2017)。可见,教师是否具备“诊断力”,教研活动是否促进教师“诊断力”的提高,并达到教研实效,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区域学科研训员,笔者通过组织各种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不断实践、总结与反思,发现“教学诊断”在教研活动中对解决一线教师的专业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诊断式”教研的理论构建
(一)“教学诊断式”教研的简化解读——基于从概念层面构建的需要
“教师诊断”的目的是找出教师教学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肖川指出①:“教学诊断”是由教育专家或学校内部,为使教学能更好地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对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所做出的评定。通过诊断,设计出一种改进教师的教和排除学生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
教研活动采取“教学诊断”的形式,旨在推进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使教学探讨做实、做真,使问题解决有针对性,培养“问题即课题,思考即探讨,解决即成果”的教育科研观。在“教学诊断式”教研活动中,“诊断”的对象是某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某种教学现象,“诊断”的医生是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或专家,通过各种“诊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等各方面把脉诊断,略论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进行调理治疗。
(二)“教学诊断式”教研的行动假设——基于从操作层面构建的需要
行动探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包括几个相互关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循环。笔者结合Altrichter(1997)等人的行动与反思的循环,以行动探讨模式开展“诊断式”教研活动,试图在不断反思与修正的过程中达到教研效果的优化,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表明,教师基于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需要,初步制订计划,接着实施行动,在总结与反思中修正行为。然后在反思的基础上对原计划进行修改、按照修改后的计划实施行动,在行动中再次反思,形成循环向上的探讨行为,最后获得探讨成果。整个教研的过程以“教学诊断”为出发点,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教学诊断”展开,以“消除症状”为目的,以个案略论为载体,破解教学疑难点,探讨的成果继续指导实践与提升理论,又成为下一轮探讨的起点。这种行动探讨的方式可以鼓励教师亲自参与教研的每个环节,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进而改进教研。
三、“诊断式”教研的活动例析
(一)针对教学设计的“课例探讨式”诊断教研
课例探讨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探讨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在课例探讨中开展教学诊断,修正教案,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
例1:以“Noise”为话题的小学英语真实应用任务教学的教研活动
第一阶段:商讨方案
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始,同一年级英语教研室各教师围绕“Noise”这一话题共同研讨该任务型活动课的内容,针对特定语境进行课程任务设计,提出课前诊断内容,填写诊断记录表。参见表1:
第二阶段:同课异构
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第一步为“确定与略论”,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略论教材与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好准备。第二步为“思考与设计”,全面思考教学需求,设计真实应用任务的教学方案。本例中上述两个步骤已经在第一阶段中完成。第三步为“诊断与实践”,开展课前诊断,然后进行教学实践,本例中体现为课前教研室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填写诊断记录表,依据自身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教案,按照该教案进行授课。第四步为“剖析”,剖析教学过程暴露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案。本例中教研室教师应轮流听课,听课老师对照课前诊断表做好课堂观察记录,课后进行量化与质化的略论,供授课教师参考;第五步为“反思”,每位授课教师结合前面的四个步骤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方案。整个教研过程形成了由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课例探讨环节,如图2:
上述五个环节由第一、二步的教学内容确定、教案的设计到后三步诊断后的课堂实践与集中剖析、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英语论文,为下一阶段的精品课堂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精品课堂示范
所谓精品,贵在“精”。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教研室推选出在第一轮授课过程中教学效果好、教案设计佳的一或两位教师,对其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剖析、反思与改进后,开展第二次授课。其他教师集体听课,听课过程中对照“诊断记录表”(表1)再次进行课堂观察与教学诊断,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课例探讨式”诊断教研主要指向课堂教学设计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方式,聚焦教学疑难问题,架起教学探讨的支点,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效果明显。
(二)针对课堂教学的“头脑风暴式”诊断教研
对任课教师而言,一般应选择相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