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语篇略论框架下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措施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英语报刊阅读是我国高校英语系教学大纲规定的选修课之一,但其实际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中式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时只会获取文字表面的信息,无法真正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更无法领悟报刊英语的特点与实质。因此,本文将尝试综合Fairclough,Fowler及Thompson的批评语篇略论模型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构建一个系统的逐渐深入的可指导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新框架,并简单阐述如何将其运用于报刊阅读,引导学生从文本理解过渡到超越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 批评语篇略论 功能系统语法 英语报刊英语阅读教学 1.引言 在现阶段的英语报刊阅读课堂中,笔者发现其教学重点依然停留于简单的单词和语法理解。修完该课程的学生只能理解语篇中的语义与结构,却不明白这些语言表达的真相,更不懂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语言表达。为解决该问题,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可帮助学生和教师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去认识报刊英语的新框架,对语篇有更加深刻的解读。 2.理论综述:批评语篇略论与英语报刊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哲学界在语言认识上的转折:语言不再是客观、理性的表达,而是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工具。简而言之,英语毕业论文,语言的探讨跳出了字符含义,转而涉及社会学等其他维度。这就是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它独特的语篇略论的视角,即以语言略论为基础,结合语篇特点,尤其是语篇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透视语言结构背后的思想(Flower,1991)。英语报刊阅读是一门特别的英语阅读课,不仅因为它的教材多选自英美主要报刊、杂志,且题材广泛,涉及政经、文化等各方面,更重要的是语篇的产生往往是为某种意识形态或某个利益集团服务的,语篇中的语言“用于传递、劝阻、隐含,同时误传、欺骗、模糊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Kramsch,1993:224)。这是由报刊的媒体性质决定的。英语报刊常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充当政府喉舌,推销英美政策、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杨春,2017:114)。而巧的是,批评语篇略论的主要探讨对象是大众媒介语篇,如电视、广告、报纸、杂志等。所以本质而言,批评语篇略论的对象、目的和报刊阅读课的完全一致-都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批评阅读能力,培养语篇的批评意识,这也是笔者选择在批评语篇略论的框架下设计报刊英语教学的原因。 3.批评语篇略论框架下英语报刊教学的设计 3.1系统功能语法:传统略论框架。 1979年由Roger Flower等人编辑的《语言与控制》一书正式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并讨论了它的理论来源于功能语法。事实上,Halliday(1983)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不仅是批评语言学的理论来源,而且是它主要的略论理据,适用于略论各种语篇(黄国文,2017:29)。简而言之,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视为可供语言使用者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或意义潜势,并认为人在交际过程中选择哪种语言系统形式是由其试图由语言达成的社会语义功能决定的。据此,Halliday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元功能,并将语言形式,尤其是词汇语法根据其功能分为三大类:概念意义(ideational meaning)、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 meaning)和文本意义(textual meaning),而实现这三种意义需要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法形式。概念意义主要通过分类和及物性来实现,人际意义主要由语气和形态来实现,而文本意义主要通过转换、文性、衔接来实现。通过解构以上语言结构,我们可揭示语篇中的社会文化意义或意识形态。 3.2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设计的新模型: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与批评语篇略论。 如前所述,阅读英语报刊不仅要理解语篇所传达的语义信息,还要对语篇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批评性阅读。它不仅要求读者读懂语篇中的语义与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基础上着重对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剖析。所以,教师需建立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等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笔者将以Halliday(1970)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并结合Fairclough(1992)在Media Discourse(1995)中提出的三维度略论法,Fowler(辛斌,2017)的批评语篇略论模型和Thompson(1990)的模型(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depth hermeneutics)提出适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设计的新模型(见图1)。 3.3新模型如何运用于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在这个新模型中,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略论对语篇进行文字和结构上的文本略论。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Fowler和Thompson的社会-历史背景略论的要素,重点考查三个方面:1.语篇产生的时间、空间(如地域、文化或宗教);2.语篇的产生、传播和使用(即其目的性和工具性);3.社会的现实状况、包括其结构、体系等。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他们自己的批评语篇略论,并提醒他们这样的语篇略论不可能是完全客观公正的,因为它是从略论者本身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出发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最终,教师可启发学生关系语篇的产生、目的来略论该语篇最终是为谁服务的,体现了哪个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显现,因此,作为文化的主要部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必然体现在语篇之中。虽然英美报刊一贯喜于标榜自己的“正义、公正”及“民主、人权”,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批评语篇略论,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虚伪性。因此,教师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程中的职责除了大纲规定的“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略论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和杂志的能力”外,更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这种语言和文化,更应具备文化甄别能力和政治敏感度,从而清晰洞察报刊中隐藏的不同观点、立场和行文措辞的真相。 学会批判性阅读很重要,因为它是批判性思考的基础。高军(2017:65)认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有机地融合在外国报刊选课教学中,成为外国报刊选读课的教学准则。”但要想拥有这两种能力的前提是学生须先学会批判性思考。如将这一要求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程中具体化,就是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对目的语材料积极思考,展开深度阅读,成为独立的思考者”(Richards and Schmidt,2017:135),即批判性阅读。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英语论文题目,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