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李慧芳,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陈向明(2017)提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认为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在这种“实践”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是以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方式推进:发现问题,形成假设,采取对策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有“教师即探讨者”的发展理念。而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探讨主体,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探讨内容,探讨的目的不在于追求理论上的突破,而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校本教研能有效提高教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案例探讨措施,以一位参与校本教研的英语教师为个案,记录、略论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探讨。
    二、文献综述
    对于校本教学探讨,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校本教研被看成是一种活动,或一种行为,或是一种教学探讨类型。校本教研有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及专业探讨人员。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探讨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余文森,2017)。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吴永军(2017)认为:“校本教研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探讨活动。学校是校本探讨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学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行动探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而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在这个界定中有四个核心概念:探讨主体、教学问题、行动探讨以及课例的成果呈现形式。本文以个案探讨的方式,对校本教研中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探讨主体地位的体现;专业探讨人员及同伴在校本教研中的影响;如何发现教学问题;如何采取对策解决问题及以课例的形式呈现问题的解决结果。
    三、探讨个案与探讨内容
    笔者与同事参与了一所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探讨个案是一位有着十年教龄的初中英语教师,以下称为C老师。在笔者对于C老师的职业发展阶段的前期问卷调研中,她提到自己正处在发展的停滞期,英语论文题目,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展的停滞现象”的问题,C老师的回答是:“不变的生源,学生英语基础的薄弱,英语论文,导致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的需求越来越低,失去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的愿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比如外出听课,缺少本学科专业人士的指导。”C老师的回答透露了两点信息:第一,将学科知识等同于教学实践知识,认为学生英语水平制约了自己的专业发展;第二,期待专业人士及同行对自己的帮助,后者促使她参加此次校本教研。通过近两个月的校本教研活动,C老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反思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学实践知识,特别是课堂应变能力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描述此次校本教研的过程,与同行分享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探讨:通过同伴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发现教学问题;通过专业探讨人员的深度访谈,确定探讨主题;通过集体研究及个体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通过课例展示,呈现探讨成果及专业发展情况。
    四、探讨过程
    1.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教学问题
    教师通常更多地关注教学现象,较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课后说课或反思时,老师们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教学体会,经常描述上课中成功或者不如意的教学现象,但教学现象反映了什么教学问题?如何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是探讨的第一步。
    案例描述
    C老师在教授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课时“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时,先用自己的日常活动图片作为导入,然后过渡到询问学生的日常活动。
    T:This is my daily routine. Now 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daily activities.
    T: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S1: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00.
    T:What time do you have lunch?
    S2:I usually eat lunch at 12:00.
    课堂教学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进行。但是,当C老师问到下一个问题时,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
    T: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S3(男):I don't play basketball.(老师和部分学生都笑了)
    T:You don't play basketball. Ok. Sit down, please.
    T:And how about you?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S4(男):I don't play basketball either.(老师自己和部分学生又笑了)
    T:Sit down,please. How about you?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Yes or no?
    S5(女):No.
    T:Oh. How about Yang Jing?(班上一位性格活跃的女生,老师可能认为她会配合回答问题)
    S6(女):No.
    T:You don't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How about this boy,Chen Zihao, yes?
    S7(男):l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at 5:00.
    此时,笔者替C老师松了一口气,在问到第五位学生时,终于有一个学生回答喜欢打篮球了。但C老师在这个环节耽误的时间明显有点多了,如果还是没有问到一个学生喜欢打篮球,难道C老师还会继续问下去吗?这一教学片断反映了C老师在课堂应变方面的问题。
    2.开展深度访谈,诊断问题,确定探讨主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C老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及想法,课后笔者对她进行了访谈,探索问题的原因,解析她的困惑。
    问:对本节课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课上得没想象的顺利。
    问:你认为课上得不顺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学生配合不好,在回答问题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无法顺利推进,作用了教学进度。
    问:是不是以前上课也出现过学生的回答不是你想要的答案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一般怎么处理?
    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种状况,基本上用老师的权威性来控制。所以,在公开课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反应很迟钝,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通过以上对话可以看出C老师的困惑:为什么学生会不配合回答问题?换句话说,为什么会出现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预设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