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调查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姚桂招,江西赣南师范学院。


    一、探讨背景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对职业倦怠的探讨始于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倦怠的探讨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相关探讨已延伸到教学领域,英语论文题目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育探讨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探讨,国外学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社会、组织、个人等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讨;费斯特的周期动态模式、司德菲的发展模式、休伯曼的主题模式等教师职业生涯倦怠阶段探讨;法伯的精疲力竭型、狂热投入型、能力富余型和混合型等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形式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热情、停滞、挫折、冷漠四阶段模式过程模式和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经验性阶段模型;教师职业倦怠常用的MBI、OLBI等测量工具探讨。在我国虽有一大批专家开始了教师职业倦怠探讨,如:东北师大刘晓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探讨项目《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与干预对策探讨》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讨》等,但教师职业倦怠仍是一个年轻的探讨领域,在很多方面尚需深化和完善,如中外学者对处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教师职业倦怠探讨尚不深入,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中学教师。因此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问卷调查略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成为缓解职业倦怠的首要任务。
    二、探讨措施
    本探讨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措施对江西省6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英语论文范文,有效被试107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63人。本次调查共发放107份问卷,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95.3%。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龄等。
    本探讨采用两份问卷表,一是Michael Leiter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共16道题。二是根据农村实情改编的教师职业倦怠自测问卷调查表(共20道题)。整个问卷共36道题,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略论
    三、调查结果与略论
    1.职业倦怠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有职业倦怠感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占98%,没有的仅占2%,说明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严重的职业病。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她们在学校里有忙不完的工作,回家后又得扮演女儿、媳妇、母亲、妻子等角色,有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她们更累。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问题比较突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另外,他们要养家糊口(大多男教师的妻子无业或务农),家庭负担较重,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当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比不当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突出。在农村中学,由于大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的日常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除了担任课程任务外,还在班级管理、处理学生问题等任务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放学后的时间还要和学生谈心或与家长关系,甚至家访,往往付出的辛劳更多。
    2.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由于农村学校师资缺乏,一个人要担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学生每天有多少课,教师就多少时间站在讲台上,有时生病了也要坚持上课,因为一旦请假,就意味着班级要停课,教学进度就不能完成。学校和教师要成绩,教师只有加班加点,以完成学校的任务。调查结果显示,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如某中学的英语教师每天从早上6:25的早读到晚上8:45的晚自习),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44%。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师总数的46%。8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且压力主要源自学生、领导、社会和经济等。工作量的压力、评价机制的压力和社会期望的压力像三座大山,让教师们如履薄冰。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那些隐性的超重工作量在更大程度上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教师亚健康状态,是教师身体和心理双重的无奈。
    3.教师年龄“三阶段”
    一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3%)。由于目前农村中学教师编制紧缺,教师老龄化倾向严重,他们是农村中学的业务骨干。他们在学校“挑大梁”,除了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外,学校教研活动、德育等都得他们唱主角。由于婚姻、家庭的需要,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薪金高低,关心的是学校的评比表彰和奖金制度。但工作的背后又是分配的不公平,工资较低(1000元左右)、职称上不去,最终作用他们的工作激情。二是30~50岁的中年教师(占38%)。这一部分教师家庭已经稳定,经济相对独立,他们关心的是子女就学,自身的社会地位(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对他们工作能力的尊重)。而他们的教师职业生涯却出现了“高原现象”(即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停或退步现象,原因为晋升流动机会的缺失,发展机会的缺失等),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他们有的被动应付、消极怠工,有的心态浮躁、怨天尤人,有的用心不专、主攻“副业”。三是50岁以上的教师(占9%)。这一年龄层次的教师大都体质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在教学中“经验型”居多,倚老卖老,不求进取,对新课程要求很不适应,业绩上缺少成就感。有的中、高级职称获得了,学校按中、高级岗位聘用了,工资拿到手了,因此也就不求发展了,坐等退休。
    4.收入低,心理不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占50%,在1500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