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略论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的概念整合,应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析搭配层面和时态层面的中式英语,揭示中式英语的语法认知基础。通过各空间的运作、操作过程,不仅仅是揭示中式英语言语中的语法问题,英语毕业论文,而且尝试提炼在概念整合合成空间操作方式下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合成因素。并旨在为中式英语的语法方面提供认知机制和动力因素,并为探索创造中式英语的人在创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认知活动提供重要的、清晰的图解。
关键词:中式英语;语法;认知;概念整合;空间
引言 Chinglish(中式英语)虽然被许多学者定义为畸形英式语言。国内的学者黄金祺和贾德霖早在20世纪末分别以“汉化英语”和“汉式英语”肯定了中式英语的存在,并承认了其积极的一面。中式英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混合体也是有两面性的,是不可以用单一的态度来对待,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应用概念整合理论来例析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的运作心里,给予部分中式英语公平揭示。 概念整合是在四个基本空间中进行的: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被投射到整合空间,整合空间将输入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产生了新创结构,新创结构产生于相互关联的三个途径:(1)组合(composition):将输入空间的投射物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联系。(2)完善(completion):认知和文化模型背景框架知识使构造结构投射于输入整合,这里输入是整合中较大的自身包括的结构,继发结构激活了整合模式(pattern),“完善”后进入较大的新创结构。(3)精致(elaboration):整合中的结构可以被精制加工,这种精制加工是种“连续整合”,根据其自身新创逻辑,连续整合包括整合中的认知行为(Fauconnier,1997) 1. 概念整合下中式英语语法 许多中式英语的产生是因为中国人对英语语法知识认识不清,掌握不牢,辨别偏差等因素,再加上学者的汉语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深刻作用,造就了“中式英语”在“语法”与地道英语的异同。 1.1时态层面 例1. 中式英语: My teachers always criticize me. 地道英语: My teachers are always criticizing me. 以上例子中的句子,其汉语对应是:我的老师总是批评我。 在这里,我们把其汉语对应作为输入空间Ⅰ,中式英语创造者作为输入空间Ⅱ(如图2),汉语对应空间中的成分包括:a.我的老师 b.总是 c.批评 d.我 等成分,创造者空间包括的是与汉语对应空间中成分对应的各英文单词、词组及其他所学英文知识。汉语对应空间的某些成分在创造者空间中可以找到形式和意义都对等的成分,如:a.我的老师→a’my teacher,b.总是→b’always,c.批评→c’criticize,d.我→d’me∕I,各对等成分便在类属空间中有共同的抽象结构,这就成为了两输入空间可以投射到合成空间的基础。汉语对应空间中“我的老师”就会触发创造者空间中的:“my teacher”,产生映射,直接将对应物投射至合成空间,其它成分亦然。随后,在合成空间中完成三步操作:首先,组合(composition):将两输入空间的投射物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联系:我的老师总是批评我《=》my teacher always criticize me/I,这是两输入空间都不存在的新形式结构。然后,完善(completion):创造者的文化模型背景框架知识(母语词语、语法等)和认知模式(外语所学知识认知等)参与整合。在此参与整合过程中,如果是汉语母语知识框架占优势并由外语所学知识语法懂得:“进行时”与“always,forever,英语论文,constantly等词连用时,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情绪,厌恶、不赞成或赞扬”的时态语法规则,再经过精致(elaboration)后,便产生的是“地道英语”这一新创结构:我的老师总是批评我。《=》My teachers are always criticizing me. 反之的话,即汉语母语知识、语法占优势同时只懂得名词单复数、单数人称、格基础英语语法知识,会得到最终新创结构:我的老师总是批评我=My teachers always criticize me. 这一中式英语结构。如图示: 例2: 中式英语:I forget to bring the book. 汉语:我忘了把书拿来。 地道英语:I forgot to bring the book.. 应用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略论,以上例2中一共涉及到了三个输入空间和两个类属空间。第一个输入空间是母语空间,即汉语空间;主要包括了“我、忘了、书”等主要成分,第二个输入空间是英语空间,主要包括了“I,forget,to bring, the book”等主要元素。类属空间Ⅰ中的元素是这两个输入空间的概括与抽象:主语、谓语、宾语等。在整合的过程中,这两个输入空间与类属空间进行跨空间映射,两输入空间中的各成分进行分别对应投射,最后在合成空间里完成3步操作:1.组合:由于两输入空间的投射、映射,产生了新的两输入空间所没有的结构。 2.完善:我们通过母语知识、英语所学知识、常识等知识的自动启动。随后进入3.精致:把前两步完成的新组合和激活的相关背景知识再按照合成空间自身的层创逻辑进行运作从而产生新的意义结构–层创结构,又称新创结构。得出:I have forgot to bring the book.强烈的单词时态认知空间作为输入空间Ⅲ同前两个输入空间构成的合成空间进行第二次概念整合。合成空间Ⅰ:forgot, to bring, the book, I…与输入空间Ⅲ中的成分:动词有过去时、代词无过去时、名词无过去时等成分进行映射,使各对等成分在类属空间中有共同的抽象结构:词类、时态知识,这就成为了输入空间Ⅲ与合成空间Ⅰ可以投射到合成空间的基础。在整合过程中,两输入空间元素选择性地进行跨空间映射:“名词无过去时”和“the book”映射,“动词有过去时”和“forgot,bring”映射“代词无过去时”和“I”映射等,这便完成了“组合”;在 “完善”阶段,根据所学知识等,知道forget在口语中可代替have forgot,当英语学习者看到母语“忘了”两字时,自然想到的是“时间已过去”,但却不知forget的蕴含意义:忘了再也想不起来了。而“忘了把书带来”这句话,其实是说“过去忘了,现在已经想起来了”,最后因这种不完全的语法认知也便完成了合成过程的最后一步“精致”。 表1. 例2的各空间认知略论 第一步 表2. 例2的各空间认知略论 第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