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语(即第二语言)能力的获得途径长久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本文就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把外语习得和学习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成第三条途径,也就是指导下学习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关键词:习得;变项;生成环境;指导下学习
一、引言 受Chomsky 的语言内在天赋理论的启发,从六十年代以来, 各种流派语言学家对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learning)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特别是对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争鸣较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分歧在于重建假设(The Restructuring Hypothesis)和创造构建假设(The Creative Construction Hypothesis), 前者看到了语言之间的共同性,强调了母语系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促进影响,主张第二语言系统是在第一语言系统上重建的;后者看到语言之间的异同性,强调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干扰影响,认为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外独立建立的。但是这两种假设都认为语言习得是在一个学习者心中建立语言系统的过程:这个语言系统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这个语言系统的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 二、对比略论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确有很大不同。如下图所示 习得是指在不知不觉,不刻意学习明确的语言规则,并在目的语交流过程中不考虑使用是否正确,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状态下的语言能力获得,听后模仿说则是这一过程最明显的自然展现。 有意识的学习则是刻意明确语言规则,语言点甚至语言结构。这一语言获得过程往往是在形成了较强的母语(第一语言)系统后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产生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现象。其表现为母语与目标语异同越大,学习者困难越大,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我们又不可以全面否定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语言系统中较为复杂的说与写两项技能中,如果没有正确语言规则的学习和掌握,仅仅通过学习手段去模仿,会破坏语言框架体系,进而达不到语言应用功能。由此可见,在认识语言和应用语言系统中,任何一个单方面都有其片面性,英语论文,不完整性。我们可以把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做个形象的比喻:语言习得过程好比在临摹一幅简笔画,无论学习者是成人还是儿童,只要他能够认真去模仿,临摹效果并无太大才异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成人下笔更快、更逼真,这只是孰能生巧的过程,而语言学习则是静物写生,如果没有相关的绘画知识,仅凭模仿是不可能达到逼真效果的。 三、可行性探讨 语言习得和学习真的是水火不相容吗?是否有中间途径把两者结合起来,让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呢? 语言是一个灵活,开放不断生成变化的系统。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Bollinger 指出“语言的广阔开放性来自多方面的重新投入。”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变项上,即人的因素,环境联系,策略的选择。 语言的获得及使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语言的开放性决定了语言系统绝非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靠大脑机制的组成部分完成与环境进行切换的信息处理过程,那么以上三个变项的合理组合及开发则应为语言获得创造了必要条件。 能否把潜意识的习得作为有意识的学习过程的补充?能否把有意识的学习当做潜意识习得的最终目的? 再回到语言习得的划分上来,习得分为完全自然下习得和指导下习得。 完全自然习得指的是像婴儿获得语言那样,把学习者置于目的语的环境中,大量的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也就是目的语的听说交流。这对语言的获得与应用起到了推进影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走出去,请进来,关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不是梦,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直接与母的语的交流和交际已经成为可能。 指导下习得则是我们当前外语教学实践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它不仅破坏了外语习得和学习间的微妙链条,英语毕业论文,而且严重的挫败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乐趣,无助于语言能力的获得。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但仍然不能进行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获得的宝贵学习机会的漠视。 所以,我们应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习得。该模式的准则是摆脱了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出发点,它要求教师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习者创造出近似于目的语的环境,让学习者全方位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区并自主习得。 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途径,从教学内容的选材到课外兴趣活动的氛围 的营造都要尽心尽力,使他们能够在潜意识下获得语言能力,同时教师应用校正手段,有意识的对错误进行修改略论,最终达到学习和习得互动的目的。我们不断研讨的一些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交际法教学等教学措施都是这方面有益的尝试。 首先从内容选材上,要有时代特色,知识面广而新,涉及目的语国家的人文、历史、政治等方方面面,形式不拘一格,可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体现出语言的多层次性。同时也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学习的距离,提供大量参与、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发展创建很好的资源,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开拓视野获得语言基本能力的同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要帮助学习者能够做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 在营造氛围方面,首先,教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关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并确立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现代化教学的各种手段,视听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讨,主动实践,参与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建构,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渴求的知识,甚至是语料。当然在听说读写译几个主要技能上来看,习得更多是接受性技能即听和读,而产出性技能说和写则必须靠有意识的学习才能完全掌握,但是它不可或缺的前提便是大量的语言输入,即习得与学习结合下的语言框架体系。 四、结论 语言能力的获得与运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与环境两大主要因素。在语言认知、运用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寻找一些可能的途径。指导下习得把正规的课堂教学和非正规的语言接触有效结合起来,人为的创造出一个语言生成环境,让学习者多方面的接触语言,增加语言能力获得机会。最终达到一个如下对比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