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料及导游文字或多或少会谈及到度量衡的问题或话题,如景点面积大小、游客多少、平均气温高低、河流长宽深度、珍品重量、距离远近等。在汉语里人们习惯用市制或公制,但英美游客通常只熟悉英制,这两种度量衡体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导游文字在这方面转换时务必先行换算,再译出,效果比较好。 四.导游词翻译文化的发展趋势 1.导游词语言信息创新功能 丰富的旅游景点语料可整合生成新信息。语言创新的晴雨表是词类,几乎每个来白于名词的动词都通过创新,都经过儿个阶段,最后固定下来。英汉词汇创新有共性。如land(土地)-land(商船靠岸)-land(着陆)-landon(向…发射着陆),语言创新在不断保持与打破平衡中求发展,创造新词和语言表达是语言固有的机能。 2.导游词社会语用创新 社会语用创新是指说话人不可能成为语言习惯的奴隶,当人们对语言的传统表达不满意时,追求创新的本能就会促使人们改变语言的习惯,适应新的环境,产生新的表达和习惯,并导致新语法习惯和新语用用法问世。 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从英语中通过翻译和“零翻译“直接吸收了大量生动的使用词汇和短语,如:“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逻辑”(logic),“快餐”(fastfood),“超市”(supermarket),“电子商务”(e-commerce),“网上购物”(on-line shopping),IT,DVD,这些单词涉及社会和科学,这些单词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中文的表达力量,英语论文,同时也使得我们能紧跟世界潮流的发展步伐。 3.导游词资源的人文精神 导游词情感信息对导游措辞、修辞、意境塑造、导游词本身的衔接与连贯有密切联系,译者应注意解读出原文语句的情感色彩,并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如增添、补述、扩展、加注、直接白描等完成转换。 4.导游词文化背景异同同样在变换中 中文传统里人们的思维趋势最典型的一点是对白然事物的人格化,人格化赋予了白然事物类词汇以丰富的、不同的人文引伸意义。古代的文人墨客以人格化的自然事物为诗、词、歌、赋、的主题不胜列举,通常多用“松”、“竹”、“梅”等来表达有关人文的情操、情感。自然事物人格化的语用在导游语言中必然应该融进源语社会的人文信息,是通过物化的形象传递抽象的语言信息,这关于国内外游客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有益的资源享受。 五.结语 导游词文字设计及其翻译是整个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形产业、营销、开发旅游产品、推介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关于日新月异的中西文化的研讨,使得我们可以发现当中很多有趣的文化风俗,正是这种异同,才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来亲身验证中国的神秘文化。作为导游翻译,其实当中的责任非常重大,一定要好好地架设这道桥梁。参考资料: [1]刘源甫,旅游资源-导游词翻译探讨,中南林学院,2017.4. [2]丁文魁,风景名胜探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3]刘丽川 民谷学与民俗学旅游[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4]陈刚 导游翻译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国翻译,1987:(3). [5]张勤,中西文化异同及其翻译对策,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1. [6]黄海,涉外旅游汉英翻译,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7]尹燕,英文导游词的创作与讲解,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