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7-9 Abstract 9 零 导言 15-21 壹 比字句的构成要素与句法表现 21-45 1.1 比较项 22-30 1.1.1 比较项的对称分 22-25 1.1.1.1 S_1:X/比Y/Z 22-24 1.1.1.2 S_2:X/比/Y/Z(D/W) 24 1.1.1.3 S_3:D,X/比Y/Z 24-25 1.1.2 比较项的不对称分布 25-30 1.1.2.1 S_1:N_1的N/比/N2的/AP/VP 26-27 1.1.2.2 S_2:N_1的N/比N_2/AP/VP 27-28 1.1.2.3 S_3:N_1VP/比N_2/AP 28 1.1.2.4 S_4:(X)V得/比Y/AP/VP 28 1.1.2.5 S_5:D,比/Y/AP/VP 28-30 1.2 “比”字结构的位置 30-32 1.3 结论项 32-45 1.3.1 形容词性成分充当结论项 32-36 1.3.1.1 单个形容词充当结论项 32-34 1.3.1.2 形容词性短语充当结论项 34-36 1.3.2 动词性成分充当结论项 36-43 1.3.2.1 具有“程度/数量变化”语义特征的动词性成分 37-40 1.3.2.2 表示一般行为的动词或动词性成分 40-43 1.3.3 名词成分充当结论项 43-45 贰 比字句的比较点、比较方面与比较类型 45-65 2.1 比较点 45-47 2.2 比较方面 47-52 2.2.1 性状比较 48-49 2.2.2 动作方式比较 49-50 2.2.3 数量比较 50-52 2.3 比较类型 52-65 2.3.1 差比 52-61 2.3.1.1 一般性差比 52-53 2.3.1.2 强化式差比 53-61 2.3.2 比喻、比拟 61-63 2.3.3 极比 63-65 叁 差比句的否定表达式 65-94 3.1 差比句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不对称 65-66 3.2 差比句的否定表达式 66-93 3.2.1 “不比”型否定式 66-81 3.2.1.1 S_1:X/不比Y/AP/VP 66-78 3.2.1.1.1 S_1结论项的结构形式 66-68 3.2.1.1.2 S_1的语义解释 68-71 3.2.1.1.3 S_1的语用功能 71-78 3.2.1.2 S_2:X/不比Y/A/多少 78-79 3.2.1.3 S_3:X/比Y/也不/A 79-81 3.2.1.4 S_4:X/比Y/A不了/不定量度成分 81 3.2.2 “没有”型否定式 81-93 3.2.2.1 “没有”句的结构形式 82-86 3.2.2.2 “没有”句中形容词的语义限制 86-90 3.2.2.3 “没有”句中的性状指示词 90-91 3.2.2.4 “没有”句与“不比”句的比较 91-93 3.3 小结 93-94 肆 汉、韩差比句对比探讨 94-123 4.1 差比句结构比较 94-106 4.1.1 汉、韩语比较对象比较 94-96 4.1.2 汉、韩语比较标记比较 96-99 4.1.3 汉、韩语差比句的谓语比较 99-102 4.1.4 汉、韩语差比句的补语比较 102-103 4.1.5 汉、韩语差比句的程度副词比较 103-106 4.2 与韩语差比句的否定形式、语用略论比较 106-114 4.2.1 汉、韩语差比句的否定形式特点 106-107 4.2.2 与韩语的否定类型比较 107-111 4.2.3 否定静态动词 111-114 4.3 汉语差比句病句略论 114-123 4.3.1 比较标记使用不妥当 114-116 4.3.2 补语、副词使用不妥当 116-117 4.3.3 否定式不妥当 117-120 4.3.4 比较点使用不妥当 120-123 结语 123-125 参考文献 125-132 附录一: 132-133 附录二: 133-136 附录三: 136-138 附录四: 138 附录五: 138-139 后记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