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爱情电影比较[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作为爱情和死亡交织的双重主题的电影韩语论文网站,《山楂树之恋》和《八月照相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者通过特殊时期无果而终的爱情展示导演对纯洁爱情的叩问,后者通过含蓄的娓娓道来,以温馨浪漫的表现语言展现了对爱情的尊重,对死亡的敬畏与豁达。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韩爱情电影比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7.09.020
  作为电影的永恒主题,爱情和死亡历来是电影中出现的常客。刻骨铭心的爱情和生离死别的悲剧交织,成为电影发展的黄金套路。那么,以“史上最唯美的爱情”为宣传噱头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和开始无人问津到上映后叫好又叫座的爱情电影《八月照相馆》自然也会将爱情和死亡奉为圭皋,两部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中都是独具特色的存在。不过,两部题材类似的影片,在主题的呈现上,却有着各自的方式和技巧,也因此取得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一、电影主题的二元对立:爱情和死亡
  电影《山楂树之恋》是导演张艺谋的意在雪耻之作,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一片批评声中,导演张艺谋开始向自己挑战,向传统回归,试图在商业化与电影艺术两者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共鸣。因此,根据畅销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的同名电影便适时而出。
  影片《山楂树之恋》来源于真实的故事,故事极为简单却又极其唯美,叙述了文革时期漂亮的城里姑娘静秋在下乡调查“村史”的过程中,结识了在当地勘探队工作的“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在生活上给予了静秋许多帮助。在静秋回城之后,两人开始在暗中默默的交往。后来,“老三”患上了白血病,在弥留之际,静秋穿着像山楂树的花一样红的衣服,和“老三”见了最后一面。影片之中充斥着纯情的爱情氛围,却也渗透着“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遗憾和无奈,同样,死亡气息的弥漫也同样让人战栗。
  相比较于张艺谋的多面开花,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的导演许秦豪却对爱情片情有独钟。对爱情和死亡这一主题的把握,导演许秦豪自然是会更加轻车熟路。自从1998年电影的处女作《八月照相馆》,到2017年的影片《春逝》,2017年的影片《外出》,再到2017的影片《幸福》。纵观许秦豪的这几部著作,爱情和死亡无疑是其影片贯穿始终的主题。
  影片《八月照相馆》的故事发生在汉城郊外,三十多岁身患绝症的金永元经营着一家小照相馆,与负责管理照相馆附近道路上违章停车事宜的德琳小姐相识后,他的心像平静的水面突然泛起了涟漪,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遭遇了一段至纯至美的爱情。美丽的爱情故事与恐怖的死亡交织在一起,而爱情的力量却将死亡的阴影慢慢驱走。影片情节单纯明朗,风格细腻柔婉,在从容而又温暖的叙事之下,不免透出丝丝凉意。影片中没有现代爱情故事所常见的那些赤裸裸的欲望、过于暧昧的情节和肆意分裂的灵魂,更没有让人迷失于人伦与道德的三岔口,而是传达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
  二、电影艺术的龙虎斗:《山楂树之恋》和《八月照相馆》
  两部追求唯美爱情的影片,张艺谋与许秦豪却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导演许秦豪似乎要略胜一筹。
  (一)不同的叙事策略
  如同当今流行的商业片一样,影片《山楂树之恋》也落入了俗套之中,“落难的灰姑娘、多金体贴的王子、煽情的结局,无一不是套路。其实,感情不一定要设置绝症和生离死别才能成就高度,也不是一定要躲避欲望才能成就纯度。”[1]
  《山楂树之恋》的这种叙事是“灰姑娘”式的古典爱情片男女二人一见钟情。接着男女主人公冲破各种阻力而结合在一起,静秋和母亲的言语争论,“老三”为了爱情而与病魔斗争都是体现这一点。
  不同于中国的爱情电影的叙事模式,韩国的爱情电影大都遵循着这样的叙事模式,“男女主人公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在经过无数摩擦,一些偶然的事件之后才确立爱情关系。在这种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也是注定要相爱,所不同的是阻力不再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人物自身内部-主人公不知道‘他们彼此相爱’这个‘事实’,影片的叙事过程就是他们发现‘彼此相爱’的过程。”[2]诚然,《八月照相馆》便是这一叙事模式的典范。一次偶然的机会,永元和德琳在照相馆相遇了,之后的俩人一起去吃雪糕、玩过山车,一起到公共浴室、买橙子等等交往的过程,两个人谁也没有说出“爱”字,特别是永元,他知道这个女孩子深深爱上了他,但是,身患绝症他却不能给予德琳太多,却又有着对生命与爱情的无尽憧憬,他也深爱对方。这是一种淡淡的美,不激烈,却容易恒久。
  (二)不同的电影风格
  关于中国的爱情电影来说,爱情电影都蕴含着古典文化的诗意表达,特别是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作用,在中国的爱情电影里随处可见传统的儒学观念,例如电影《云水谣》,影片以“诗”的方式表达着忠贞的爱情、儿媳的孝顺等等传统观念,在人性的美好里构造着“诗无邪”的境界。那么关于追求“唯美爱情”的《山楂树之恋》来说,整部电影的风格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导演意在以一种生命的悲剧结局来塑造“唯美爱情”无果而终的千古憾事来增加影片的悲剧效果,虚幻地为其所要阐释的爱情增加生命哲理的高度。为了彻底表现一个特殊年代的“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和营造死亡的悲剧气氛,《山楂树之恋》以独有的红色、白色和蓝色为最基本色调。“影片《山楂树之恋》里,白色除了意象上的纯洁以外,还有文化意义上的‘无奈’和‘贫穷’,是一种无奈的苦情颜色”[3]这样的色彩处理尽管唤起了观众对曾经经历的那个时代的另一种憧憬与想象,但更多的是增加了整部影片的压抑感,削弱了爱情的浪漫情调。
  而关于韩国的爱情电影来说,却很好地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作用。韩国儒学有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八月照相馆》便是一个对传统儒学进行表述的故事。这体现在影片的许多表现永元对德琳的感情处理上,“在咖啡馆里,永元最后一次凝望恋人。他的手贴在窗户的玻璃上,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抚摸着远处浑然不知的德琳。手指所触皆为爱的记忆,心隐隐作痛,他选择了用无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此刻,他与德琳只隔着一面冰冷的玻璃,而不久之后,他们相隔的就是阴阳两个世界了。”[4]此外,这也体现在影片画面的诗意表达上,韩国电影的画面构成,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那就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八月照相馆》中全景中的集体(众朋友、家庭)场景,永远是和谐、稳定的构图。影片中,虽然以永元的死去为结局,影片却是在温馨浪漫而又有些让人留恋的氛围中徐徐延展。“虽然描述了面对死亡的种种,但电影中的爱情表达,是人能经历的最自然,最动人,最有原本生命力的一种生命状态或者这种意义上的思想状态。”[5]
  (三)不同的生死观
  关于死亡,中韩两国爱情电影也都有着深层的文化思考,儒家讲究“未知生,焉知死。”重视生命甚于死亡。执著于现世,平静、从容的面对死亡,是中韩两国儒学共同的生命态度,这关于两国爱情电影都有作用。同样是死亡,两部影片却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这体现了中韩两国的爱情影片的不同的生死观表现。
  怎样才能更好地书写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前赴后继的导演们对此都在不停地求索。《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等许多类似的影片无一不选择用死亡来阐释爱情的意义,感动了许多人。导演张艺谋和许秦豪都深谙于此,却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山楂树之恋》中,“老三”的死去是导演着力打造的地方,体现出的生死观的特点是顺其自然、重死轻生,对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漠视和对死后的重视,这样的生死观念使得导演铺排了大量的死亡画面来展现了“老三”的死,旨在提升人物形象和增加悲剧意味。

  那么关于《八月照相馆》来说,“影片中没有对永元疾病的过度渲染, 甚至他患的是什么病我们都不得而知。身为摄像师,给自己找了最后一张相片当作遗照,从微笑的永元叠画到灵堂的遗照,对待死亡的过程简洁明了,省去了不必要的过分感伤。”[11]对死亡的淡然处理,一方面流露出如烟似梦的审美效果,又在哲学层次上接通了韩国普通民众观照死亡、苦难的智慧方式。因为使用充满佛性和儒家的思想与观念:宽容、忍耐、平和、淡然、静谧以及仁义。这正如影片以主人公永元的一段内心独白展开:“小的时候,独坐在空旷的操场上,想念已逝去的母亲,我突然明白,我们都会消失,包括父亲和我。”这句话淡淡地道出了主人公在看破死亡的普遍性和不可规避的本质后的平静心态,也奠定了全片揭示死亡主题的基调。
  (四)不同的爱情观
  两部影片表现出中国和韩国不同的人们在对待爱情时会有不同的选择。这其实与中国和韩国不同的文化作用不无关系。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作用,对待爱情显得更为传统,比如,“从古到今,‘才子佳人’或者说‘郎才女貌’的爱情故事或隐或现地被中国多少文人所歌咏。”[6]关于中国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爱情的观念早已发生了变化,甚至怀疑,那么张艺谋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契机,回归传统,寻找“史上最唯美的爱情”,满足人们对爱情观念的诉求。然而,《山楂树之恋》对“唯美爱情”的定位和阐释出现偏差,张艺谋也因此将“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定位为“无知爱情”或是“不是爱情的爱情”,在影片中,静秋对身体的无知和生理知识的缺乏是导演为其树立的一座“纯情”的女人牌坊。“但‘无知’并不等同于纯洁,无性之爱也不能与‘干净’划上等号。”[7]“静秋的‘纯情’源自对情的朦胧和对性的无知,确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纯情’女孩,但把她这样一位在性无知状态下的女孩吹捧为‘纯情女神’,则显得有些夸张。张艺谋或许努力做到自平淡中见神奇,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平庸和肤浅。”[8]即使在“老三”住院期间,他们借宿高护士宿舍的一段可能产生肉身之恋的描写,也被干净地处理了。这里面出现的问题代表了现今中国社会关于爱情观念的一种混乱、疏离,这或许不是一两部影片所能完成的事情。
  关于韩国人来说,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更纯洁也更理想化,更浪漫,他们渴望拥有这样纯美的爱情。正如《八月照相馆》中,影片以身患绝症的永元的视角展开叙事,作为行将离世的人,他天天微笑着面对一切,包括爱情。他也渴望爱情,所以对前女友不忘,照相馆的橱窗里一直挂着她的相片;当他发现他与德琳产生爱情时,他对生命、爱情的态度是达观的。永元病重以后,在病房里姐姐问他有想见的人吗,他回答说没有,是因为他不想给心爱的人痛苦,也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他所爱的人。
  三、电影观念的洗心革面:中国电影的过去和未来
  比较两部相同题材的影片,我们看到了,中韩爱情电影的异同折射出中韩文化的异同,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那么关于传统的爱情文化来说,即是永生相望、相守,留下永恒沉重的悲情。韩国的文化受中国作用十分明显,在文学、建筑、节日等文化方面与中国很相近,韩国的爱情文化是一种追求浪漫而理想化的温馨氛围,其中,不乏悲情、疏离、叛逆等文化特质。关于两个传统文化极为相似的国家,由两国的爱情电影透视出来的两国的生死观和爱情观的差别,不单看出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的差距,以及两国现今的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同时,也看出来,两国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程度差别之大。
  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意在唤醒整个社会对其爱情的重新审视,可是,由于商业因素等的干扰,虽然票房喜人,可是影片的深刻思想并未达到观众对张艺谋的预期效果。依旧如以往的国产商业片一样,成为消费时代的粉饰电影业繁荣的泡沫,很快就会过气。而韩国文艺片《八月照相馆》却以韩国爱情片的深厚底蕴娓娓道来爱情的真谛,惊艳世界,韩语论文题目,堪称经典。由此可见,两部爱情片的差距,固然有文化和两位导演创作风格的异同,但是,电影观念的陈旧保守,发展畸形,关于传统文化的摒弃,实为根源所在。
  一部好电影,不是大投资,大影星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的商业片,一部好电影,不是搞怪无厘头的贺岁片,更不是一味效仿好莱坞的邯郸学步。一部好电影,需要表现的或许仅仅是存在于其文化传统基础上的最真实、最艺术、最自然、最有原本生命力的生命状态和思想视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