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逆差略论[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在这20年里,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但与此同时,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了探讨的主要内容。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韩; 贸易逆差; 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7)06006302
  1 中韩贸易发展状况
  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交通方便,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在经济方面,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见表1)。
  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7年的2151亿美元,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十年中,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17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7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是2017年和2017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自201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含欧盟和东盟)。而截止2017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据韩国统计,中国在韩国进口市场中所占分额由2017年14.8%上升到2017年的16.8%,在2017年下降为16.5%。仅仅十几年,双边经济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但两国建交前后,双向贸易状况有天壤之别。建交前,双方没有官方直接贸易,仅有民间来往的间接贸易,贸易量很小。1992年两国建交后,双方贸易有如春潮奔涌,突飞猛进,贸易量迅速增加。现在中韩已互为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成为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1.2 中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虽然中韩两国对转口贸易的统计上存在异同,但是两国统计数据却都表明了中韩两国贸易失衡的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自两国建交起,中国就处于逆差状态,近在2017、2017和2017年逆差幅度有所下降。其中2017和2017年是受美国两次经济危机作用导致的,而2017年是受欧债危机作用导致的。而在其他年份,逆差则年年扩大。如2017-2017年逆差总额年年扩大的同时,逆差增长率则是逐年下降。即使2017年有所下降,但之后又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2 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2.1 东亚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是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东亚经济始于日本。战后美国为日本打开了庞大的国内市场,日本采用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美国的出口。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日本开始增加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以供应美国市场。在韩日建交后,韩国从日本进口大量的设备和零部件,而对日本的出口却由于日本的贸易壁垒,及韩国产品的低附加值,使得韩国出口苍白无力,这就导致了韩日间贸易始终是韩国逆差。
  与此相同的是,韩国对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中国从韩国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半成品,将其装配成最终产品并出口到欧美等地。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在东亚国家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下,中国对韩国逆差则是必然。
  2.2 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异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异同,韩国的产业结构要比中国先进。韩国对华出口的是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而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国别贸易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2 可以看出,由于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异同导致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异同。但是自2017年起中韩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特别是机电产品贸易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由此可见,中韩贸易已经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逐步朝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但是即使如此,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与从韩国进口的同类产品之间仍存在差距,韩语论文题目,主要表现为价格上的巨大异同,这也是中韩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韩国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方法
  韩国的各类贸易保护手段形式多样而且变化多端。例如关税方法方面,2017年韩国农产品的最惠国关税适用税率高达18.6%,高出工业品关税水平12个百分点,最高税率达到了887%; 2017年韩国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韩语论文网站,对中国产乙酸乙酯继续征收三年反倾销税,税率为3.14-14.17%。韩国决定继续对自中国、日本、新加坡进口的醋酸乙酯征收反倾销关税。其反倾销方法有效期将延长至2017年3月26日,并继续征收3.14%至14.17%的进口关税。在非关税壁垒方面,韩国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韩国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一律实施最严格的全检,带有明显的歧视性;韩国自2017年2月23日起,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从2017年7月开始,韩国的烧酒、啤酒和马格利等酒类制品须标明原材料的原产地。如不执行,生产商将被惩罚在三个月内禁止造酒或出库。此前,韩国酒税法仅规定,生产和进口酒类制品的公司须在盛酒容器或商标上标明酒的种类、原材料名称和含量、制造日期、是否免税、流通期限或质量有效期等内容。韩国2017年10月拟采取多项方法加强对有机食品监管。一方面整合当前的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将引起国际通行的“ISO65标准”。另一方面引进发达国家的有机体系规划(OSP),以加强对有机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韩国这些贸易保护方法加大了中国对韩出口的阻力,也成为了中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   3 中韩贸易逆差的应对方法
  以上略论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任由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则最终将会作用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贸易,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速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意消除关税、贸易配额和优先级别的一些国家的组合。中韩自有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由于当前韩国对部分商品实施较高的关税,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区建立后,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中韩两国的出口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就会增加,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同时,中国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其他国家对韩的出口,即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这两种效应都会改善中国对韩的逆差状况。
  此外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区域内无论是韩国公司还是中国公司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也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公司在广阔的市场下,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
  3.2 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这是我国逆差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想改善逆差近况,需要调整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利用自身资源、劳动力优势,对韩国市场进行调研和细分,一方面对传统的出口产品进行包装、外形上的改进;另一方面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此外,应进一步加快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的转变,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加大机电、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只有尽快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我国的对韩逆差状况才有可能改善。
  3.3 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造成我方对韩逆差的根源在于东亚的服务外部型的生产增长模式,在该模式下,我国不断从韩国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加工后再转销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此以往,我们就会陷入“引进-逆差扩大-再引进-逆差再扩大”的恶性循环,简答的利用他过技术就会永远处于落后局面。因此要想改善逆差,一方面在引进韩国硬件设备的同时,注重引进其“软件”以提高我国公司自身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国内的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以改善我国对韩的出口商品结构。
  参考文献
  [1] 魏一豪,吴国蔚.中韩FTA贸易效应探讨[J].价格月刊,2017,(06).
  [2]李贤珠.中韩贸易及其结构变化[J].国际问题探讨,2017,(06).
  [3]景宇.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2).
  [4]胡艺,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7,(0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