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韩两国节日同源异流。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同属于东亚儒学文化圈。在儒家文化元素的共同基础上,两国的节日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异同,拥有各自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观。韩国在吸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和本地的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许多具有韩国特色的风俗习惯。中韩两国在节日文化发展和面临的文化冲击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通过两国比较重要的节日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的略论并进行文化内涵比较,借鉴韩国经验,可为我国节日文化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节日文化品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节日;文化内涵;习俗;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C953;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028-03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节日作为中国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拥有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信息传播的迅猛发展,中华文化受到国外文化的迅猛冲击,不断进行自身的演变。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同属于东亚儒学文化圈。在儒家文化元素的共同基础上,两国的节日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异同,拥有各自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观。韩国在吸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和本地的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许多具有韩国特色的风俗习惯。中韩两国在节日文化发展和面临的文化冲击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通过两国比较重要的节日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的略论并进行文化内涵比较,借鉴韩国经验,可为我国节日文化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节日文化品位。 一、中韩两国的节日内容异同 任何节日都会出现一定的节日习俗及其特定的庆祝方式。中韩节日习俗的庆祝方式虽然大同小异,但是从主要活动说起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概言之,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中国的节日习俗逐渐演变为以吃喝饮食为主,而韩国的习俗在吃喝饮食的同时主要以祭祀为主。 (一)以团聚、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具有祭祀功能的节日有清明、上元节等,在其他节日当中也有祭祀成分,但显然相对较弱,并不成为节日当天的主要风俗,如春节、中秋节祭祀可在节前进行。所以以团聚、休闲为目的成为节日活动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我国任何的传统节日不论是春节、清明、端午还是立夏、夏至、重阳和腊八祭等,家人团聚并且进行相应的活动都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从这些节日来看,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逐渐趋于大多是以团聚、休闲娱乐为活动主题。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在春节期间,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是新旧历交替的日子,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春节还有很多脱胎于农事祭祀的习俗娱乐活动,如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中秋节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日,中秋节赋予的涵义便是家人团聚,共赏圆月。中秋节当天,外出工作的人一定要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晚上全家人一起团聚吃饭,吃月饼共赏明月。吃月饼是我国中秋节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月饼形如圆月,内含美味的陷料,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贻”的诗句。可以说全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已经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赏月期间家人之间互相讲讲工作生活中的事情,互相沟通。假如实在不能团聚,就通过赏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传统中国节日具有典型的农事祭祀特点,如春节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如守岁、拜年、贴春联、燃爆竹等。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对传统习俗认识的改变,当前很多习俗都已经废弃或改变了表现形式。如最具春节民俗特点、从用击鼓的措施来驱逐“疫疬之鬼”演化而来的燃爆竹,由于国家2017年公布实施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作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颁布了城市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各项管理规定,在净化了城市空气环境的同时,无形中淡化了传统春节习俗,“没有了年味儿”成了近些年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句话。由于国家法定春节休假7日,中秋节1日,很多人都放弃中秋的家人团聚,而春节也因时间短,形成我国特有的以“回家”为目的的春节人口大迁移,回家看望父母妻儿成为节日的终极目标,“上元节”庙会等很多习俗在很多地方都已淡化或消亡。随着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淡化和消亡,其蕴含的节日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不会被新一代年轻人理解和接受。 (二)以祭祀为主题的韩国传统文化节日 韩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我国大同小异。韩国的春节是阴历的1月1日,韩国称“雪日”[2]。韩国也有进行祖上祭祀和拜年等儒教中心的风俗,在一年之始祈愿新年的平安和丰收,信仰一年的开端必须要好、以家庭为中心的名节、尊敬长辈的文化、偏爱白色文化等都是两国间春节的共同观点[3]。在春节的前一天,韩国的家庭会将整个家族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做祭祀的食物。韩国人非常重视礼节及长幼尊卑的民族,所以为祖先准备的祭祀食物也非常用心讲究也很漂亮,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春节这天早上,全家早早起床,穿上美丽的韩服,祭祀祖先。祭祀时,在写着祖先名字的灵位上供上各种食物后,后孙们倒酒行礼,向祖先表达后孙们的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间的平安和健康。韩国重视礼仪,这些活动的准备及进行均细心神圣。比之中国当前主要通过手机、电话等进行拜年的方式,韩国身体力行的民俗活动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无疑更能体现其对本国文化内涵的重视和发展。 在韩国中秋节算是最重要的节日,在韩国也叫秋夕。秋夕早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及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韩语论文题目,祭拜祖先时,兄弟们到大哥家里祭拜祖先[4]。祭奠开始时,男人们都要恭敬地站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长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门打开,以表达请祖先们进来喝酒之意;然后回到祭桌前,烧香、献花与献酒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叩礼;然后占卜问祖宗是否已经享用完祭祀的食物,若享用完毕老大再率领家庭成员叩礼,恭送祖宗,这样祭祀完毕后才可以吃早餐。这也是韩国中秋节非常重要的活动。 韩国的端午节又叫端午祭,也正是被世界人民都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韩国端午祭是指在韩国江原道江凌市举办的以祭祀为内容的重要民俗活动,江陵端午祭是儒教、佛教、巫俗等融为一体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是完全不一样的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就是以舞蹈萨满祭祀与民间艺术展示活动内容构成[5]。端午祭包括许多的祭祀形式。据记载,韩国每年的端午祭都有上百个巫师参与,且在端午祭这几天中共举行的巫祭就有50多次。 二、民族文化心理方面的异同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的节日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当中我们的节日文化经过沉淀、积累和蜕变,有些节日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些节日经过时间的推移已经少了原来的面貌,韩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一)节日文化传承的心理异同 中国的节日众多,一类是经过时间的积淀最终留下来的传统节日,例如我们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另一类是是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因国家政策或受到外国节日作用而设立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包括情人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等。 当传统节日受到西方节日的冲击,不难看到两类节日之间的对比,国人对新兴节日的热情远远高于传统节日的热情,甚至可以说传统节日受到了冷落。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等等这些洋节日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在传统节日受到冷落的同时却将庆祝西方节日成为了自己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外国文化的进入是西方节日进入我国的客观原因,以商家、媒体为代表的传媒对这些节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中国人对待节日态度是最好的心理解释了。 另一方面传统节日的老化也是节日传承中的另一个问题。以春节为例,每到春节大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这年味越来越淡了,人们对过年好像也仅仅是简单的亲人之间的团聚以及吃喝玩乐而已,人们已经找不到过春节的传统含义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前春节做新衣等传统习俗因日常化使得人们对一些习俗已经渐渐失去了兴趣。 韩国不论是在礼仪文化还是在节日的文化传承上都有很大的特点,甚至可以说拥有自己的特色。韩国对节日文化习俗的保存算是非常完整的,其中包括节日的各项活动,如祭祀即使再繁琐也不会将这些活动取消,因为从韩国人心理来讲,祖先留下的不管是精神还是财富都非常的宝贵,是一定要传承下去的。这些从对儒家礼仪的遵守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鞠躬礼、敬语,这些都是只属于韩国人的特色。 韩国的许多民俗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韩语毕业论文,韩国的许多风俗都已经出现了“超中国化”现象。如中国的端午节逐渐融入韩国的文化,演变出韩民族自己的节日民俗[6]。“江陵端午祭”除了荡秋千、摔跤、长跪比赛,还举行假面舞剧、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比赛以及独特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等有一套完备的程序迎神和送神,2017年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立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秋节从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十八日,是韩国的法定节日,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韩国和中国的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不一样。韩国人极其重视孝道,中秋节是否回去见长辈已经成了衡量女子是否孝顺的重要尺度,并且庄重的祭祀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对端午节的重视。 (二)节日文化发展的心理异同 中国传统节日源于农事,以纪念、庆祝、宗教为本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大迁移大流动,传统节日逐渐演变为以团聚为主要表现的新形式。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的很多节日被赋予新的影响。不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很多地区当前将它们发展成为拉动旅游产业发展、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平台,一些少数民族也将自己的节日进行改造,将节日变成赚钱的工具,而且这种现象在当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国的通过节日来拉动经济是以破坏节日性质为前提的,它没有将节日的发展引入有益的方向。 韩国方面虽然也通过发展节日来发展经济,但是他们却是以弘扬自己优秀节日为前提的,例如申请端午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之后已经成为世界人们所熟知的节日,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人民所熟知的节日活动,人们都希望有机会到韩国去一睹韩国端午祭的风采,从这一层面来说韩国的端午节既得到了有益的发展,也相应的拉动了本国的经济。 三、结论 中韩两国文化同源异流。从两国节日活动的异同中不难看出,随着外来文化的作用、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很多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意义的节日文化和活动逐步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对中国节日态度的转变,一方面显现出了中国生活节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透漏出中国人民对自己老一辈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否尊重的民族心理感情。而韩国人不仅在完美继承的同时,还创造出符合自己风俗习惯的民族活动,这些不仅显现了韩国人民的传统文化的尊重,更从尊重里显现出了属于韩国人民自己的风采。 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根本出发点在于对节日文化及习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发扬。任何一种民俗习惯均有其历史渊源及其表象活动的内在含义,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内在本质及其在中华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才能对各种文化习俗进行善意的改良和引导发展。如当前国家已经认识到春节燃爆竹的民俗活动关于春节的重要性,部分城市开始制定春节期间有限度的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这些都是从继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一个良好开端。以国家行为为基础考察节日文化及习俗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是引导我国节日文化良好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 节日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会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淘汰。传统节日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会受到外来节日文化的侵蚀,但也在同化着外来文化。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到现代生活和现代观念的深刻作用,很多群众自然地调整其节日文化倾向和活动内容,尤其是在新生节日、外来节日的强势吸引下,把其节日热情大多投入到新节日的文化活动中,从而导致传统节日的哀落[7]。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需以中华文化内涵为根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为指引,克服传统节日文化的弱点和缺陷,同时吸收和借鉴韩国对节日文化的保护方法和民众认知水平,如此才能保证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实现文化现代化,推动中国节日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利华.论文化价值观的性质与影响[J].理论学刊,2017,(6):65-69. 〔2〕高静.中韩春节民俗对比探讨[J].兰台世界,2017,(4):143-144. 〔3〕梁民廷.利用岁时风俗进行多文化家庭的相互间文化理解的教育方案探讨-以韩国、中国、越南的三大节日为中心.世界文学比较探讨,2017,44(00):85-137. 〔4〕姜营.中韩同源节日对比探讨[D].东北:黑龙江大学,2017. 〔5〕李慧,姜晓字,唐乾芳.中韩端午节差异比较.商情,2017,(1):83. 〔6〕肖琴.论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J].船山学刊,2017,(1):107-110. 〔7〕甘代军,李银兵.传统节日文化生态的现代变迁及特点.长春大学学报,2017,(9). (责任编辑 赛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