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韩建交已经已有20年,中国加入WTO已经11年,期间中韩两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中韩贸易投资飞速发展,在金融合作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本文总结了中韩金融合作取得的成果,说明了近况和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深化合作的方法和展望。 中韩金融合作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会议、研究等形式的聚合体。中韩金融合作的一个主要载体是中韩金融合作会议。虽然中韩金融合作会议关于两国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深化合作等能够起到促进的影响,但是其偏重交流而缺少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为该目标而采取的有序的计划和方法。中国不良资产管理企业与韩国资产管理企业之间签订的主要是咨询协议,并没有制度上的约束力。在中韩金融合作中具有制度性约束的事项,如中韩之间的美元计价和本币价格的货币互换,对亚洲共同基金的出资,对亚洲债券基金的建设等,都是上文提到的基于危机救助为导向的,都是在东亚金融合作的大框架下的延续和落实,并不是中韩两国之间直接的合作内容。 3.中韩金融合作的基础是中韩之间的贸易投资的发展 自中韩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之间的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两国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017亿,增长40倍;中国对韩国出口从1992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688亿美元,增长近30倍;中国从韩国进口额从1992年的26亿美元增长为2017年的1384亿美元,增长超过50倍。2017年韩国是中国继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7%,占中国与亚洲进出口贸易总量的13%。同时中国也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多年成为韩国第一出口国,2017年,韩国向中国出口额占韩国总出口额24%,;从2017年开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第一大进口国。巨大的贸易总量将推动中韩两国的金融合作。 4.中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异同 首先,经济方面中国当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韩国为世界上第十四大经济体,当前中国GDP约为韩国GDP的5倍多。然而中韩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前韩国人均GDP为20757美元,中国人均GDP为4393美元。所以中韩之间又是处于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两个国家,在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各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一点与欧洲金融合作中的国家不同。此外,中韩两国在政治利益、政治立场方面也存在着异同。 5.中韩两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可能成为合作的手段 中韩两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官方储备可能成为中韩金融合作的有力手段和合作基础。外汇储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等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币现金、债券等可以用于清偿对外债务的货币资产,外汇储备本身不能很好的衡量一个国家在发生清偿危机时的支付能力,还必须考虑该国的其他支付手段(包括黄金储备、在IMF的头寸、持有IMF特别提款权)和发生危机时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相比之下官方储备或者国际储备是衡量一国在发生金融危机时支付能力的更好指标。官方储备不仅包括外汇储备,还包括黄金储备, 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2017年末中国官方储备总额2876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韩国官方储备总额292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中韩两国的巨额官方储备可以成为中韩金融合作的有力的条件,在推动亚洲共同基金、亚洲债券建设等各方面发挥重大影响。 四、中韩金融合作的对策和展望 关于中韩金融合作的前景,建立共同货币区不会是近期讨论的目标,中韩金融合作的整体方向是在东亚金融合作背景和框架下的多边合作,而不是中韩之间的双边合作。本文从下面几点提出合作的建议: 1.转变两国金融合作的目标 由单纯的预防国际金融危机转变为预防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并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17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当前的国际货币体制下许多固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货币体系是动荡不安的,欧债危机便是最好的作证。因此中韩金融合作永远不能放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合作目标,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在危机发生时的目标重点,而应该本着“居安思危”的思想在金融市场平和时同样稳步推进。两国可以发挥各自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官方储备的优势,提高共同外汇储备库的资金规模;同时中韩两国应该扩大两国货币互换的规模。 同时中韩两国应该确立促进两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两国金融当局应该从战略高度上确立这一目标,并为实现这一高层次目标制定相应计划和策略。中韩两国的外交关系已经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两国同样应该在金融领域建立高层次战略合作。 2.中韩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在对方市场的渗透 作为微观的市场主体,中韩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渗透不仅是两国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运行的润滑剂,而且也是金融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宏观上两国金融当局之间加强合作的同时,金融机构更要积极加强在对方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放开,韩国银行应该将业务重心从为在华韩资公司和韩国居民服务转向发展人民币业务,并且在地域上进行扩张和发展。韩国的保险企业也应该积极拓展在华业务,韩语论文范文,中国的财险寿险市场规模巨大,韩国公司应该力争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证券业方面,韩国公司也应该积极推进,根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截止2017年12月31日,申请QFII资格的韩国金融公司只有8家,申请QFII累计获批金额为10.45亿美元,仅占全部QFII总额的5.3%。韩国金融机构虽在进入中国市场中面临更具综合实力的欧美金融机构的竞争;韩国金融机构一方面应该发挥与中国文化相似、地域相近、经贸交流频繁等自身优势发展在华业务,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与中国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韩资金融机构可以与欧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中国金融市场。同时,中国金融公司也应该加强在韩国的业务活动,中国金融公司也都怀揣自身的国际化梦想,并开始逐步以香港等地为跳板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中资金融机构不应该忽视韩国,韩语论文题目,毕竟韩国经济规模巨大。 3.中韩应该就如何共同合理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合作 中韩分别拥有世界上排名第一位和第六位的官方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候补充流动性的保证。然而在巨额外汇储备的持有形式需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之间进行均衡抉择,当前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独大却面临贬值风险。中韩首先应该在如何有效的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方面做更多的探讨,确保两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合理投资在各种不同的币种和资产上。其次,中韩应该在如何更好地安排外汇储备来抵御金融危机方面进行合作。例如可以在亚洲共同外汇储备大框架下建立中韩两国双边的外汇储备机制和危机预防机制。再次,中韩两国可以加强在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进行对外投资、对其他国家进行开发时候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谢平.对于韩中金融合作的探讨[A].新形势下的强化韩中经济合作方案研究会报告书,2017 [2]南守重.中金融合作的近况与今后课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3]吕长江,韩慧博.中韩金融合作的战略探讨[J].东北亚论坛, 2017年3月第14卷第5期 [4]范爱军,魏巍.中国与韩国合作的近况、问题和对策略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第21卷第2期 [5]程实,尚永永.中韩金融合作:在路上[J].国际融资,2017年7月 [6]陈宏.中韩货币互换对双边贸易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月第25卷第2期 [7]蔡苏文.后危机时代深化中韩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7年1月(下旬刊) [8]胡艺,沈铭辉.中韩金融合作新思维[J].东北亚论坛, 2017年5月第18卷第3期 [9]刘瑛,喻旭兰.浅析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日韩金融合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8月第9卷第8期 [10]韩国金融监督院报告[A], 2017年 [11]南守重.中金融合作的近况与今后课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12]何喜有.中韩金融合作模式探寻[J].韩国探讨论丛,第22辑 2017年12月 [13]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publications-the World Factbook (责任编辑:张 彬) (上接第2页) 年平均为30.26 %)要远远大于来自于美国的比重 (1998至2017年平均仅为5.21%,见图5)。另一方面,内地一直是香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地,香港向内地输入FDI的占香港向外输出的FDI 的比重在1998年至2017年间平均为37.11%,而向美国输出的向外直接投资不到1%。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网站() 由以上略论可以看出,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流动方面,香港和内地,香港和美国的一体化程度都较低。在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流动方面,即实物投资方面,香港和内地的一体化程度要远远高于香港和美国。也就是说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来比较的话,香港更适合和内地组成最优货币区。 从本部分探讨可以看出:总体来看,美国与香港在通货膨胀相似性方面和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融合要低于内地与香港的联系,香港现行货币制度的根本经济基础并不牢固。随着香港与内地在贸易,金融投资等各方面的融合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最终还是要与内地进行高级形式的货币合作。但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之一,与美国市场(包括货币和外汇市场等)之间的金融一体化程度要远高于香港与内地,在现阶段,香港放弃联系汇率制而与内地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潜在成本会很高。因此,香港联系汇率制还有存在的理论依据,人民币当前还不能取代美元在香港货币制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雨露.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探讨,2017;2 [2]陈章喜.对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问题探讨[J].福建论坛人民社会科学版,2017;4 [3]丁剑平.港币与人民币的协整:一个实证探讨[J].世界经济文汇,2017;2 [4]冯邦彦,邹小山.货币局制度货币风险与市场预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1 [5]冯庆元.欧洲货币联盟与历史沿革、近况、前景和经验[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 [6]何慧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模式和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探讨,2017;7 [7]黄燕君,赵生仙.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述评[J].经济社会科学,2017;2 [8]黄燕君,赵生仙.香港与澳门货币一体化问题初谈[J].财贸经济,2017;11 [9]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17;1 [10]李心丹,刘瑛,刘铁军.中国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探讨――来自实证结果的略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11]赵生仙.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探讨和前景展望[D].浙江大学,2017 [12]张明正.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可持续性探讨[J].亚太经济,2017;3 (责任编辑:罗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