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韩建交已经已有20年,中国加入WTO已经11年,期间中韩两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中韩贸易投资飞速发展,在金融合作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本文总结了中韩金融合作取得的成果,说明了近况和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深化合作的方法和展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金融合作 中韩关系 问题对策
  
   一、序言
  中韩自1992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后,双方贸易和投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金融合作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被官方和学界逐渐认识到,中韩金融合作开始从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逐渐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然而中韩金融合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进一步深化合作存在困难。
  国际金融合作从狭义来看主要是指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为维持货币稳定等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广义的金融合作包括货币体系的建立,金融机构的运行与发展,金融危机的管理,相互之间市场的结合,支付结算体制的建立等微观与宏观上的政策互助、互惠互利、商业性条约等。国际金融合作理论主要有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中韩之间的金融合作当前停留在初级阶段,较为适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
  南守重(2017)总结了中韩金融合作的近况,提出了中韩之间应该加强会议交流合作、共同研讨不良债权处理、加快推进双方金融机构在对方市场的深化等建议,并且提出了中韩可以在进入其他发展中国家过程中结成联盟共同开发。吕长江、韩慧博等人(2017)认为中韩金融合作前景广阔,但由于两国金融基础薄弱,不能盲目冒进,而应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线,有步骤、协调的开始和扩大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范爱军、魏巍(2017)认为中韩金融合作除了应该在扩大政府机构合作、加大对对方金融市场的进入、加强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的合作等外,中韩之间应该注重培育和发展两国固定汇率制度,不应该把固定汇率制度当作远期目标来看待。程实、尚永永(2017)认为中韩金融合作中要注意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整个合作过程中与其他国家地区、其他国际金融组织的博弈。陈宏(2017)认为中韩之间的货币互换不仅关于促进中韩贸易投资有积极影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重要影响。蔡苏文(2017)认为中韩金融合作需要采取共同抵御金融风险、完善政府首脑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加强央行的合作、加大银行间业务合作、建立中韩金融合作协调小组等措施。
   二、中韩金融合作的历史进程
  中韩金融合作当前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不仅存在国家主体之间的合作,而且具有两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双方学术性的探讨合作。
  1.国家主体之间的合作
  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发现通过IMF等国际组织在金融危机中提供流动性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决定通过组建自己的区域性金融合作组织预防危机发生并在危机中提供救援,2017年5月第九届“10/3”会议在泰国清迈举行,签署“清迈协议”(CMI, Chiang Mai Initiative),主要内容是形成一个地区性磋商机制、扩大东盟各国和中日韩相互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清迈协议是当前东亚地区相互之间进行金融合作、建立区域性金融组织的主要里程碑和主要成果。在清迈协议之下,中韩两国央行于2017年6月在北京签订协议,签署了在必要时向对方提供20亿美元资金的货币互换协议。
  2017年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xecutives’ Meeting of East Asia and Pacific Central Banks, EMEAP)提出了建立亚洲债券基金(Asian Bond Fund, ABF)的设想。亚洲债券基金作为亚洲国家之间金融合作的内容,中韩金融合作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有机融合在其中。
  2017年5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10/3”财长会议上双方决定把中韩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扩大到40亿美元,并且还将两国实际融资规模与IMF贷款规划脱钩部分比例由10%提高到20%。
  作为东亚金融合作的继续和深化,2017年5月“10/3”财长马德里会议宣布与会各国同意为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作为在出现金融危机时候的救助方法。
  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向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韩元(按2017年12月9日汇率计算),该次货币互换时间为三年,到期时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是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与外国央行签署的本币货币互换,以前的货币互换主要是在东亚金融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的以美元计价的货币互换。
  2017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中日韩及东盟十国财长就建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达成共识,同意组建一个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在紧急时提供流动性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1200亿中中日韩承担其中80%,东盟其他国家承担剩余20%。
  2.两国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2017年12月,中国主要金融监管部门与韩国金融监督院签订了业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次年12月韩国金融监督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业务会议。
  中国主要资产管理企业与韩国资产管理企业(KAMCO)之间就不良债权处理等金融改革方面签订了咨询条约。截至2017年,中国四家主要资产管理企业均与KAMCO签订了相关协议。 据FT中文网报道,2017年KAMCO宣布在历经九年基本处理完毕韩国国内不良资产后将推动收购中国不良资产的计划。
  2017年韩国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外国央行。
  中韩两国金融机构在对方国家业务拓展的状况也随着中国对金融业的逐步放开和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而迈开步伐,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银行业方面,截止2017年12月,在华投资的韩国银行总数为22个,其中分行15个,法人银行3个,代表处4个,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先后在韩国开设分行。保险业方面,已经有9家韩国保险企业在上海、北京、青岛等地设立代表处和分企业,主要业务集中在财险和寿险方面。证券业方面,在华投资的韩国证券企业已经有6家(何喜有,2017)。根据程实、尚永永,韩国证券交易所于2017年3月与上海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而且同年10年开始每年举行以中国公司为对象的上市说明会。根据何喜有(2017)统计,截止2017年8月已经有7家中国企业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3.会议和学术合作
  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财经部牵头,每年举行一次“中韩金融合作会议”,该会议由双方轮流主办,双方代表团由金融监管当局代表组成,成为两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定期磋商渠道。
  由KIEP(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探讨所、日本财务综合政策探讨所等国策探讨机构协商决定定期召开有关三国之间的金融合作讨论。
   三、中韩金融合作的特点和问题
  
  中国外资
  
  1.中韩金融合作主要以危机预防和救援为导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建立亚洲内部危机管理和救助机制的清迈协议,在此之后的中韩金融合作主要是在清迈协议以及东亚金融合作的框架下进行;2017年金融危机后中韩两国中央银行第一次历史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本币货币互换,本次合作的直接原因是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由此可见中韩金融合作的导向仍然是风险救助,而不是基于金融市场正常运行时的考虑和衡量。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中韩两国金融决策机构必须首先从合作的高度和动向上进行明确,把中韩金融合作从危机导向型的合作推向常规化和战略性合作。

  2.中韩金融合作缺乏制度性约束
  中韩金融合作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会议、研究等形式的聚合体。中韩金融合作的一个主要载体是中韩金融合作会议。虽然中韩金融合作会议关于两国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深化合作等能够起到促进的影响,但是其偏重交流而缺少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为该目标而采取的有序的计划和方法。中国不良资产管理企业与韩国资产管理企业之间签订的主要是咨询协议,并没有制度上的约束力。在中韩金融合作中具有制度性约束的事项,如中韩之间的美元计价和本币价格的货币互换,对亚洲共同基金的出资,对亚洲债券基金的建设等,都是上文提到的基于危机救助为导向的,都是在东亚金融合作的大框架下的延续和落实,并不是中韩两国之间直接的合作内容。
  3.中韩金融合作的基础是中韩之间的贸易投资的发展
  自中韩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之间的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两国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017亿,增长40倍;中国对韩国出口从1992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688亿美元,增长近30倍;中国从韩国进口额从1992年的26亿美元增长为2017年的1384亿美元,增长超过50倍。2017年韩国是中国继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7%,占中国与亚洲进出口贸易总量的13%。同时中国也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多年成为韩国第一出口国,2017年,韩国向中国出口额占韩国总出口额24%,;从2017年开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第一大进口国。巨大的贸易总量将推动中韩两国的金融合作。
  4.中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异同
  首先,经济方面中国当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韩国为世界上第十四大经济体,当前中国GDP约为韩国GDP的5倍多。然而中韩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前韩国人均GDP为20757美元,中国人均GDP为4393美元。所以中韩之间又是处于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两个国家,在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各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一点与欧洲金融合作中的国家不同。此外,中韩两国在政治利益、政治立场方面也存在着异同。
  5.中韩两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可能成为合作的手段
  中韩两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官方储备可能成为中韩金融合作的有力手段和合作基础。外汇储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等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币现金、债券等可以用于清偿对外债务的货币资产,外汇储备本身不能很好的衡量一个国家在发生清偿危机时的支付能力,还必须考虑该国的其他支付手段(包括黄金储备、在IMF的头寸、持有IMF特别提款权)和发生危机时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相比之下官方储备或者国际储备是衡量一国在发生金融危机时支付能力的更好指标。官方储备不仅包括外汇储备,还包括黄金储备, 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2017年末中国官方储备总额2876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韩国官方储备总额292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中韩两国的巨额官方储备可以成为中韩金融合作的有力的条件,在推动亚洲共同基金、亚洲债券建设等各方面发挥重大影响。
   四、中韩金融合作的对策和展望
  关于中韩金融合作的前景,建立共同货币区不会是近期讨论的目标,中韩金融合作的整体方向是在东亚金融合作背景和框架下的多边合作,而不是中韩之间的双边合作。本文从下面几点提出合作的建议:
  1.转变两国金融合作的目标
  由单纯的预防国际金融危机转变为预防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并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17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当前的国际货币体制下许多固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货币体系是动荡不安的,欧债危机便是最好的作证。因此中韩金融合作永远不能放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合作目标,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在危机发生时的目标重点,而应该本着“居安思危”的思想在金融市场平和时同样稳步推进。两国可以发挥各自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官方储备的优势,提高共同外汇储备库的资金规模;同时中韩两国应该扩大两国货币互换的规模。
  同时中韩两国应该确立促进两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两国金融当局应该从战略高度上确立这一目标,并为实现这一高层次目标制定相应计划和策略。中韩两国的外交关系已经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两国同样应该在金融领域建立高层次战略合作。
  2.中韩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在对方市场的渗透
  作为微观的市场主体,中韩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渗透不仅是两国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运行的润滑剂,而且也是金融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宏观上两国金融当局之间加强合作的同时,金融机构更要积极加强在对方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放开,韩国银行应该将业务重心从为在华韩资公司和韩国居民服务转向发展人民币业务,并且在地域上进行扩张和发展。韩国的保险企业也应该积极拓展在华业务,韩语论文范文,中国的财险寿险市场规模巨大,韩国公司应该力争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证券业方面,韩国公司也应该积极推进,根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截止2017年12月31日,申请QFII资格的韩国金融公司只有8家,申请QFII累计获批金额为10.45亿美元,仅占全部QFII总额的5.3%。韩国金融机构虽在进入中国市场中面临更具综合实力的欧美金融机构的竞争;韩国金融机构一方面应该发挥与中国文化相似、地域相近、经贸交流频繁等自身优势发展在华业务,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与中国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韩资金融机构可以与欧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中国金融市场。同时,中国金融公司也应该加强在韩国的业务活动,中国金融公司也都怀揣自身的国际化梦想,并开始逐步以香港等地为跳板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中资金融机构不应该忽视韩国,韩语论文题目,毕竟韩国经济规模巨大。
  3.中韩应该就如何共同合理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合作
  中韩分别拥有世界上排名第一位和第六位的官方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候补充流动性的保证。然而在巨额外汇储备的持有形式需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之间进行均衡抉择,当前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独大却面临贬值风险。中韩首先应该在如何有效的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方面做更多的探讨,确保两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合理投资在各种不同的币种和资产上。其次,中韩应该在如何更好地安排外汇储备来抵御金融危机方面进行合作。例如可以在亚洲共同外汇储备大框架下建立中韩两国双边的外汇储备机制和危机预防机制。再次,中韩两国可以加强在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进行对外投资、对其他国家进行开发时候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谢平.对于韩中金融合作的探讨[A].新形势下的强化韩中经济合作方案研究会报告书,2017
  [2]南守重.中金融合作的近况与今后课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3]吕长江,韩慧博.中韩金融合作的战略探讨[J].东北亚论坛, 2017年3月第14卷第5期
  [4]范爱军,魏巍.中国与韩国合作的近况、问题和对策略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第21卷第2期
  [5]程实,尚永永.中韩金融合作:在路上[J].国际融资,2017年7月
  [6]陈宏.中韩货币互换对双边贸易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月第25卷第2期

  [7]蔡苏文.后危机时代深化中韩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7年1月(下旬刊)
  [8]胡艺,沈铭辉.中韩金融合作新思维[J].东北亚论坛, 2017年5月第18卷第3期
  [9]刘瑛,喻旭兰.浅析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日韩金融合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8月第9卷第8期
  [10]韩国金融监督院报告[A], 2017年
  [11]南守重.中金融合作的近况与今后课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12]何喜有.中韩金融合作模式探寻[J].韩国探讨论丛,第22辑 2017年12月
  [13]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publications-the World Factbook
  (责任编辑:张 彬)
  
  
  (上接第2页)
  
  年平均为30.26 %)要远远大于来自于美国的比重
  (1998至2017年平均仅为5.21%,见图5)。另一方面,内地一直是香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地,香港向内地输入FDI的占香港向外输出的FDI 的比重在1998年至2017年间平均为37.11%,而向美国输出的向外直接投资不到1%。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网站()
  由以上略论可以看出,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流动方面,香港和内地,香港和美国的一体化程度都较低。在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流动方面,即实物投资方面,香港和内地的一体化程度要远远高于香港和美国。也就是说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来比较的话,香港更适合和内地组成最优货币区。
  从本部分探讨可以看出:总体来看,美国与香港在通货膨胀相似性方面和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融合要低于内地与香港的联系,香港现行货币制度的根本经济基础并不牢固。随着香港与内地在贸易,金融投资等各方面的融合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最终还是要与内地进行高级形式的货币合作。但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之一,与美国市场(包括货币和外汇市场等)之间的金融一体化程度要远高于香港与内地,在现阶段,香港放弃联系汇率制而与内地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潜在成本会很高。因此,香港联系汇率制还有存在的理论依据,人民币当前还不能取代美元在香港货币制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雨露.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探讨,2017;2
  [2]陈章喜.对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问题探讨[J].福建论坛人民社会科学版,2017;4
  [3]丁剑平.港币与人民币的协整:一个实证探讨[J].世界经济文汇,2017;2
  [4]冯邦彦,邹小山.货币局制度货币风险与市场预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1
  [5]冯庆元.欧洲货币联盟与历史沿革、近况、前景和经验[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
  [6]何慧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模式和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探讨,2017;7
  [7]黄燕君,赵生仙.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述评[J].经济社会科学,2017;2
  [8]黄燕君,赵生仙.香港与澳门货币一体化问题初谈[J].财贸经济,2017;11
  [9]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17;1
  [10]李心丹,刘瑛,刘铁军.中国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探讨――来自实证结果的略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11]赵生仙.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探讨和前景展望[D].浙江大学,2017
  [12]张明正.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可持续性探讨[J].亚太经济,2017;3
  
  
  
  (责任编辑:罗亦成)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