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角色设置之中韩对比探讨[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湖南卫视购进韩国版权的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一开播即大获成功。本文试通过对其节目中主持人、爸爸、孩子三种不同角色设置的比较,厘清其与韩国原版节目之间的异同,继而从角色设置的角度略论该版权引进类节目本土化改造的成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 本土化改造 角色设置 对比探讨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于2017年10月开播的一档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其版权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中国版的节目播出四期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至节目第三期时,其全国网收视份额就已经横扫国内2017年前十个月的所有电视综艺节目。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有关此节目的话题铺天盖地,育儿专家们纷纷就节目中各位明星爸爸的育子方式展开热评,人民日报官微更是为此节目发表了两篇肯定性长微博。看过韩国原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观众可能会觉得,中国版《爸爸去哪儿》的前四期节目完全是韩版节目的克隆,但细细略论比较这相对应的八期节目,却可窥探出湖南卫视对原版节目进行本土化操作后所带来的角色异同。
  一、主持人-抢了幕后的镜
  相比较于原版,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有个非常显性的改变,那就是增加了专门布置任务、宣布游戏规则及奖惩方式的节目主持人,从而代替了韩版中嘉宾及PD的角色。很多人认为主持人的引入大大改善了韩国原版节目的拖沓之风,且照顾了中国观众一直以来的收视习惯-综艺节目岂能没有主持人?但在笔者看来,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完全可以保留韩国原版的任务布置方式,在其基础上精益求精,既做到让更多的节目PD、作家、摄像等幕后人员介入以扩充节目的亮点和笑点,又弥补原版中此环节的拖沓缺陷以提高节目整体的连贯性和效率。
  纵观韩国近年来综艺节目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的作家、PD、摄像甚至是收音人员时常“误入”镜头,经常有些PD和作家会说出一些幽默的段子或流行语从而增加节目的笑点。但是反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观众几乎听不到多少幕后工作人员的声音,而主持人的频繁出现有时反而给5对亲子组成的完整团体带来一种违和感。在真人秀节目中,工作人员与嘉宾的互动本身就可以作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增加节目的真实感,甚至可以成为此类节目的一个构成要素。去年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与今年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都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前者中总导演洪涛的发声和后者中总编曲钟兴民的出镜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他们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除了看到主持人和嘉宾的表演外,还可以见证节目的制作过程。《爸爸去哪儿》作为一项室外生存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工作人员据称过百人,如此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何不利用到节目的制作中去?再者,幕后工作人员在镜头前的展示还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提升制作团队整体的工作状态。
  二、爸爸-设置理念完全不同
  虽然中韩两版节目的主旨都是呼吁关注子女教育及亲子交流,也都向观众传达着满满的正能量,但是在父亲整体形象的呈现方面,中韩两版节目中的爸爸可谓是“一正一邪”的对抗。中国版爸爸们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客气谦让、互帮互助的,而韩国版爸爸们却经常在插科打诨、“勾心斗角”,互相贬低,甚至会出现言行不一、偷懒邋遢的表现。以第一期节目选房子为例,成东日“耍手段”骗倒金成柱父子,这种呈现方式就好比电影叙事学中的“观众所知角度”问题,“利用观众比片中人物知道得早或知道得多的叙事手法实现不一样的叙事效果”①,显然是节目组善用成东日的小手段制造出的一个笑点,观众们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觉得亲切自然。而中国版林志颖父子选到破烂老宅之后,其他几位爸爸并没有像韩国父亲那样逮到机会就开涮,节目组甚至还“人性化”地给这对父子换了个舒适干净的屋子,与韩国版节目中倒霉的金成柱父子恳求成东日收留遭拒、在零下14度的环境下睡帐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父子关系层面上,中国版的爸爸们无论是严厉型、慈爱型抑或朋友型,基本上都被呈现为一种认真负责、高大深沉的形象。虽然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显得有些笨拙,但节目中不断穿插的爸爸单独受访环节又展示出他们自我反思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感悟,这些采访无疑使得爸爸们之前表现出的笨拙瞬间变得无伤大雅,笨拙的爸爸们又被放到了一个“高大全”的位置上,节目整体风格也在孩子们热闹卖萌的环节过后又回归到了一种冷静严肃的格调上。而韩国原版的爸爸受访环节却只被放在每期节目的开头,韩语论文题目,时间不长、话题也不严肃,节目第三期过后,制作方甚至完全取消了采访这一环节。此外,韩国爸爸们与孩子之间也不是被简化为简单的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比如爸爸尹民秀就会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与儿子尹厚抢食。中国的观众们却无法想象中国版中的爸爸们与孩子争抢食物,粥哪怕只剩最后一口也是孩子的,因为这样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父慈子孝”。
  综合来看,湖南卫视对爸爸形象的本土化改造成败参半,爸爸们彬彬有礼的正面形象增加了节目正面的教育意义,但是有时却又显得有些造作、有失真实,而这样的缺点关于一档以明星平民化为卖点的真人秀节目来说无疑值得反思。
  三、孩子-外貌年龄更改的利弊
  电视是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嘉宾外貌姣好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版在对这一要素的把握上可谓略胜韩国原版一筹,特别是五位孩子的外貌长相,若按东方的审美习惯来说普遍较韩国版更为标致可爱。中国版节目导演谢涤葵也曾表示,遴选孩子最基本的原则是一定要可爱,不管调皮与否,观众缘是必须的。②而在孩子年龄方面,韩国原版为6到9岁之间,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却将孩子的年龄层降低到了4到6岁,因此孩子的纯真天性和奇思妙想都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保留。
  但年龄段的降低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和行为能力上的特征,中国版《爸爸去哪儿》似乎忽视了这个问题。韩国原版节目的一大看点是尹民秀七岁的儿子尹厚对宋钟国六岁的女儿宋智雅所萌生出的亲近之意,这种儿童对异性的懵懂爱意满足了成年人关于青梅竹马式爱情的无限想象,也能勾起成年人少年时期的回忆,已被无数的韩剧和其他电视节目证明为屡试不爽的煽情手法。尤其是《爸爸去哪儿》的受众定位为女性观众,韩语论文网站,儿童朦胧感情元素的加入更能引起女性观众的关注与讨论,从而为节目带来更高的人气。   中国版原封不动地借鉴了韩国原版的这一成功法门,节目中林志颖的儿子Kimi与王岳伦的女儿Angela被暧昧煽情的字幕与配音制造出了一场“两小无猜”的感情戏码,节目组在前后期宣传中更是借此大肆炒作,至节目第二期时,“两小无猜”又被制作方升级成了“三角恋”,在微博上引发了大量的转评和广泛的讨论。然而稍作探讨就会发现,中国版在这一点上的照搬其实是生硬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汤姆逊关于儿童性别认同的探讨,5-7岁的儿童才开始理解性别的坚定性,这正是儿童初步达到液体和数量守恒的阶段(Marcus&Overton,1978)。儿童先是理解自我的性别坚定性,继而是同性别他人的性别坚定性,最后是异性别他人的性别坚定性。③又,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心理也有不同的特点,6-12岁的儿童已经认识了男女的异同,有了性心理的萌芽,才会开始产生对异性的好感。④节目录制时,林志颖的儿子Kimi才刚满四岁,王岳伦的女儿Angela甚至都不满四岁,且在节目中,两个孩子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爱慕的表现。节目组一味模仿韩国原版炒作孩子之间的朦胧感情既显得牵强附会,又裹上了违背职业道德的嫌疑。
  高宪春曾撰文指出:广电媒体的“本土化”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直接引进节目运作的形态,第二个层面是节目本质内核的吸收再创新,第三个层面是由引入电视节目促使本土电视节目的原始创新和扩展。其核心是融入中国元素⑤。由此观之,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已经处于“本土化”创新的第三层面,比较其中国版与韩国原版之间的差异点,可以帮助我国广电媒体更好地借鉴其“本土化”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节目原创积累经验,早日变“引进来”为“走出去”。
  参考文献
  ①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08
  ②邵登,《〈爸爸去哪儿〉制作过程大起底》[EB/OL].http://ent.qq/zt
  2017/crazyshow/babajiemi.htm,2017
  -11-01/2017-11-03
  ③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1
  ④顾瑜琦、张颖:《健康心理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01
  ⑤高宪春,《从“洋模式”克隆到“本土化”创新-论中国广电媒体“本土化”策略的现实出路》[J].《电视探讨》,2017(4):39-4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