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的渊源[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自古以来,韩国文化中国文化就是一衣带水,源远流长,不论是从罗、卢氏族从汉江中游腹地来到朝鲜半岛,还是从以巫祭为主的端午祭与楚俗的惊人相似,无一不说明了韩国主流文化与中国古代楚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的事实。本文从神话、地理起源、哲学、祭祀习俗等方面论证韩国传统主流文化与中国古楚文化的渊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韩国;檀君;神话起源;楚文化
  
  一、神话传说中的楚文化
  檀君是朝鲜建国的神话人物,传说是朝鲜的开国国君,一直到现在依然被韩国人民敬仰信奉。今人所知檀君故事源自成书于13世纪的朝鲜古籍《三国遗事》,原文如下:
  乃往二千载有坛君王俭。立都阿斯达开国号朝鲜。与高同时。古记云。昔有桓因,庶子。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於太伯山顶,神坛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熊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於坛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坛君王俭。
  在《三国遗事》中,天神之王的儿子叫桓雄,桓雄与熊女所生之子叫“檀君”,“太伯山”就是太白山,后来檀君建立了古朝鲜国,定都平壤。学者认为檀君的传说表现了古人对天的敬仰,韩语论文范文,天神之子桓雄代表了一支敬仰天神的部落,而熊女则代表了另一支以熊为图腾的土著部落,天神与熊结合代表着两个部落的联姻,文中“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正是此意,而后以熊为图腾的土著部落取得了主导地位。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楚时期的图腾就是熊。鲁迅十分喜爱和推崇的《山海经》,据说是战国时楚人所作,其中“中次九中”曾说“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毕,是穴而冬启夏闭,乃必有兵。”翻译成白话是说,有一座叫熊山的高山,山上有很多洞穴,这是熊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神人出没之所,夏季的时候,洞穴的大门敞开。冬季的时候,则洞门紧闭。如果洞门在冬季的时候敞开,那必定有兵乱,天下大乱。可见熊能通神,可知祸福。虽然这只是个古代神话,但楚国的国君却实实在在是黄帝的后裔,《史记 楚世家》明确记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的先祖为颛顼帝高阳氏,有熊氏黄帝之后。因此熊图腾在楚族先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族群的图腾,往往会成为族群首领的姓氏。楚王的名号,大多冠以熊字,荆楚自穴熊至考烈元熊止,共有46代君王,以熊为名的有29位,前后绵延千年。《左传》中亦是有祖先化熊的传说。由此可见,楚人以熊为图腾由来已久。由此,似乎可以印证檀君神话熊女族与楚文化的关系。
  二、地理环境中的楚文化遗迹
  “三危”这个地名也是韩国开国神话和中国楚辞都涉及过的地方,楚辞神话里天帝乘六龙车到过三危,而韩国扶余神话中天神乘五龙车下凡人间。
  韩国檀君神话里天神桓因关注过“三危太白”。桓因得知桓雄想下凡人间,他从天界下视三危、太白之后,将太白山选作桓雄下落的地方并在此并建立了“神市”,即最早的部落国家。在以往的韩国开国神话中,由于“三危太白”定位在韩国本土。笔者认为韩国开国神话中的“三危”是指在今甘肃、陕西与四川交界处的中国古三危,“太白”则是指韩国江原道和庆尚道交界处的太白山,韩国汉江发源于此。
  而回顾我国最早载有三危之名的当属《尚书》:“窜三苗于三危”。即公元前二千多年尧舜将三苗逐放到三危,三危曾是三苗的一支部落所在地。历史上三苗的一支是被迫沿着汉江向上游迁徙,到了西汉水附近的三危定居下来,一部分融合到了当地的西戎也就是氐羌族。后在《史记》五帝篇中也有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而另一部分则继续以苗存在,他们顺着离嘉陵江不远的汉水上游朝南迁徙,在公元前八世纪到达汉江中游,建立了卢国。他与罗国十分相近,相互依存。在韩国的史籍中,有辰韩是苗后裔的记载,当前在韩国保存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祠堂遗址,这就说明辰韩的一部分和楚国的卢氏一样均为苗后裔,奉蚩尤为始祖。辰韩在中国《三国志》、《后汉书》有明确的记载:“辰韩嗜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韩国《三国遗事》也有同样记载,大量事实表明,韩国历史上的韩人,是秦朝时期逃来的中国人
  三、《天符经》与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如果说古辰韩人是中国古代楚国的附庸国罗国和卢国的后裔,那么源自檀君神话的《天符经》则应该直接来自楚文化,传承了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
  韩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资料《天符经》传说是檀君为“弘益人间,在世理化”而传世的文化经典,虽然只有81个字,却道义洪深备受推崇,《天符经》原文如下:“一始无始。一析三。极无尽本。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一积十矩。无匮化三。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大三合六,生七八九。运三四,成环五,七一妙衍。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本心,本太阳,昂明人中。天地一一,终无终一。文章的文意表明其与中国先秦时期老子道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属于“形而上学”的思想。老子最早在《道德经》中提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来自于“道”,它是一切有形事物的自然法则,“天乃道,道乃久”,韩语论文网站,连天也要以道为根本。《天符经》吸取了老子的天道观,所谓“一始无始。一析三。极无尽本”讲的就是道是万物之本,道也,道之所尽,无也。“极无尽本”即是如此。
  四、祭祀古俗的惊人相似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也叫做端阳节、五月节等,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思的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是起源于古代部落国家祭天意识和农耕礼仪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乡村祭。最早记录韩国过端午节的是西晋时期陈寿编写的《三国志》,除谨酿神酒等指定的祭礼,江陵端午节还有巫祭、拔河、摔跤、投壶等民俗活动。
  而巫祭中酿制神酒的仪式几乎是楚人重要习俗“苞茅缩酒”的翻版。苞茅草盛产于荆山一带,楚王立国之初就有这种茅草用来缩酒祭祀。“苞茅缩酒”遗风今在湖北端公舞中有所表现,这种巫教祭祀舞蹈就是从古代楚国流传下来的,没有想到的是,惟有楚人独有的苞茅缩酒遗俗在韩国江陵却原原本本的保存着。可见楚文化对韩国文化的深远作用。
  以上各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古老的楚文化与韩国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不仅仅表现在一些地名的相似或相同,甚至可能出自直接的文化传承。笔者认为清朝末年方士韩终在楚国罗氏、卢氏的聚集地修炼,秦灭楚后,韩终带着罗、卢氏等楚民逃离秦国,渡海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重建家园,因此有了韩国的开国神话,韩终即为神话中天神桓雄的原型。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周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