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饰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联系极其密切,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中韩服饰构成上的区别出发,论述了中韩服饰的相通之处及中韩服饰文化互相之间的作用与交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国服饰;韩国服饰;中韩服饰;中韩服饰文化 服饰作为与人类生存共同存在的最为基本的要素之一,同与之相关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宗教文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人们身着的服装样式的形态、色彩、纹样、素材等特征,可以判断出着衣者的身份及其审美意识。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的服饰文化的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服饰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同样的,服饰文化本身由于具有地域性和流行时尚性的特点,因此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的同时,同一民族在不同时期其服饰文化的特点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对人类的服饰文化发展与演变过程来认识不同民族地域域服饰文化的形成与特点,促进民族间服饰文化的交流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影响。 一、中韩服饰构成上的区别 1、韩国服饰构成 传统的朝鲜服饰大体上由上衣、裤子、裙子、靴、冠帽、腰带、耳饰、项圈、戒指、腕饰等众多因素一起形成基本的结构,分为礼仪服和平常服,礼仪服主要在婚事或丧事等等正式场合上所用的服饰,平常服则是在日常生活中所用。此外,也有工作服。平常服一般由上衣和裤子及简裙等因素简单的组成,具有朴实无华和简洁明快的民族审美特征。 在朝鲜民族服饰的基本形态中,具有典型特征的可以认定为上衣,朝鲜民族服饰的上衣从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在其设计中都有着非常严密的结构和名称,具体的分别为衣襟、衬领、飘带、下摆等。朝鲜民族服饰的上衣最为典型的特征是不论男女服饰,均利用右侧前襟与左侧前襟上的两个长飘带在右前胸系上一个非常明显的蝴蝶结,使左右两襟不用纽扣就可以自然地加以连接,在实际中起到了既美观又起着御寒和遮掩胸部的双重影响。朝鲜民族服饰中的上衣在设计上在上领、下摆(前后)、长袖等部分采用的是流畅而自然的曲线,使其穿着后在不同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中都可以形成优美的造型,这种独特的设计方式还有能够让上衣坚挺同时可以通风等实用性功能。朝鲜民族服饰的上衣的衬领、飘带和袖口的镶边采用恰当合理的色彩搭配,达到了在整体的设计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装饰的影响。朝鲜服饰中的上衣,随着年代的变化和不同的氏族服饰的衣襟、衬领、飘带、镶边等的颜色和长度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具体的讲在朝鲜时代的早期,女式服饰的上衣衣襟的长度约为六十六厘米;而到了后期;却逐渐缩短为五十厘米。发展为基本与袖子的直线形成一致的状态。 与上衣相比,在朝鲜服饰中的裙了和衬裤的结构要单纯得多。这种把腰带与裙子连接起来的简单的形态是通过一块大四角形的布来完成的,特征是是色彩单纯,在视觉上与制作精巧的上衣形成对比,展示了朝鲜民族崇尚自然美和原始美的民族审美意识。朝鲜服饰的裙子虽然均长至人的脚踩,可是上衣在设计中确较短,因此朝鲜女性在裙子的腰部系上一根白色的带子,这根带子的加入,使得服饰在腰部以上的部位鼓出一部分,因为腰部以上的裙子如果提得太高便会让裙子里面的白色衬裤从膝盖以下露出来。通过这样的穿法可以方便劳作,有些年轻女性或艺妓也同通过这种着装方式来突显身材。 2、中国服饰构成 中国的传统服装结构与韩国服饰相比宽松飘逸,在外形上强调纵向感觉。衣服从领口的部位开始下垂,在设计中不强调肩部,采用的是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简形的袍或裙的构成因素来组成。这种装饰使得人体显得修长,特别对人体的四肢有拔长感。这种服装外形的设计弥补了东方民族矮小身材的缺陷。自然下垂的服式和衣纹使使得男服在视觉上看似更清秀,女子则显得窈窕动人,同时与有中国人脸部较为柔和的线条相搭配。 从中国服饰的构成因素来看,典型的中国服装的局部结构特征的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权、清代箭袍前后左右开四权以及前开衣型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等。在中国服饰的交领系统中,有右枉和左枉之分,右枉指衣襟由左向右掩,是汉文化的代表特点之一。至于袖形属于平面结构,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可在分为汉代的琵琶袖、隋唐的窄袖、宋代的大袖、清代的马蹄袖等。 二、中韩服饰的相通之处 从以上的略论可以看出,中韩两国的服装的特点表现出两者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在气韵风格上也存在相通性。中韩服饰的气韵之美是服装外在形式中体现出的内在美,表现了中韩民族文化服饰上体现出的精神气质。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方,具有东方明显的神秘注意色彩,在艺术手法表现上都偏重抒情性,表达中重视主观化的美感,强调突出意境的影响,在实际中利用色彩、图案象征抽象的意义,表现了内蕴丰富和不张扬的审美特点。 在这些中韩服饰中,可是说中国的袍服是含蓄美的典范。袍服的形式穿到人身上可塑性极强,这点我们完全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体会到这一点:流畅变化的衣纹,优雅的下摆,宽松的容量,给着装者增添了迷人的神韵,特别是在迎风的时候更显得姿态万千,神在内而飘忽其外,把人的气韵衬托的更加生动。中国服饰受传统析学、美学思想的作用,始终保持着东方式所特有矜持,对肌肤严密包裹使其不显露体形,在十几种更不暴露肌使得衣服与人体保持着非常自由的空间,缺少对人体感官刺激的特点。服饰中的女装使躯体避免外露,增加了东方特有的神秘感;复试中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端正之美。 东方文明以伦理教化为主,同时强调情理结合。在儒家思想的整体氛围中,韩国服饰同中国服饰类似都在着装上力求大而化之,服饰造型的结构不是表现人体自身,而是让人与衣若即若离,展现出虚实相生、含蓄内敛的特有的文化境界。韩服几乎盖住了衣者的整个身体,女装高腰、直线和宽大的款式造型,抹杀了所有可能产生女性诱惑的身体特征展示,通过其所表达的特有视觉特点陶冶人的求人体美清操,反映出东方服饰审美的本质不是追而是追求超出形体之外的精神意韵。这点与中国服饰的特点是相同的。同样的与中国服饰相同的还有,在朝鲜服饰上,强调与自然和谐并和周围环境相互交融的美学思想。在实学理念兴起的朝鲜时代特征下朝鲜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朝鲜在文学艺术中主张独创性和民族性,追求自然优雅和朴素大方的风格;在朝鲜服装服饰方面,则表现出更加符合自然和谐并于周围环境相互交融的审美观点,具体的表现为在服饰的制作中采用天然的棉织品或麻织品为主要材料同时以自然界中的植物为染料,缝制成颜色淡雅柔和的衣服。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 三、中韩服饰文化的作用与交流 在民族及区域服饰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接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此来表达的是一个民族或地域对另一个民族或地域文化及审美观点的认同,是不同的民族及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交流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服饰文化的接触、碰撞、交融的过程来产生新的服饰式样和穿着方式乃至于着装观念。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是通过一系列接受活动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接受作为文化表层的服饰式样,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着装方式与穿着观念,向着文化结构更深入的层次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其文化是发展都离不开其它民族或地域的作用,换个角度来说,一个民族对外来文化交流的接受能力可以表现民族超越愚昧来发展自己的重要标志。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与中国服饰的发展一直,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的基本构造和样式在发展中受到了汉民族或蒙古游牧民族的作用,虽然其在被接受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及变化,但是大的结构和固有的服装形态并没有改变,仍旧很清晰的保持了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的个性特点。例如,在朝鲜历史的古墓壁画里出现的风俗人物画中男女上衣均长至胯部,宽袖口,束腰系带的服饰就是受到汉民族的作用。到了高丽时代,接受外来的服饰文化作用更深,贵族阶层中的祭服、朝服、公服、平常服等采用上下一体的长袍与元朝的服装样式,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问内在上流社会时兴元朝的服装或发式。但在平民社会里受汉族作用并不明显,且二重构造的服装不仅色彩单纯且在劳动时十分方便,仍然是平民们喜爱的样式而没有大的改变。 在中国当前韩国服饰非常受欢迎,从大的方向上来看与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密切相关。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等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两大趋势。韩国服饰产业在中国的可观业绩正是其文化战略的成功演练反观中国服装产业,中国的服饰文化还只是一种弱势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产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挖掘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意识建立服装产业的中国民族特性,韩国服饰的文化先行模式在家门口的成功为中国服装产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韩]张淑.焕朝鲜时代的装束[A].韩国的关[M].汉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2017。 [2]赵云川.服色的意义[J],中国《饰》杂志,2017, (2)。 [3][韩]罗孙.朝鲜时代服饰探讨[M].忠州:忠北大学出版社,201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探讨规划项目:2017y137 ,韩语毕业论文,韩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