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语论文题目,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关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关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中国论文网 2017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韩国政府计划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记录申遗,争取201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韩国人的计划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近况并编辑目录,至2017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韩国人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热衷由来已久。虽然国人关于韩国的申遗努力微词不少,如江陵端午祭等有“盗用”中国文化之嫌,另如泡菜申遗让国人觉得太过“小题大做”。嬉笑之余,国内的舆论也更多开始惋惜和反省,中国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上的不力。特别是对慰安妇资料申遗的尝试,不由得不让人对韩国人心生敬意,相信也会颠覆不少国内民众关于“申遗”的思维定式。 追根溯源,这还要得益于韩国人在传统文化国际化推广方面的独特思路。 对于中华文明的外传和辐射影响,素有“唐代看日本,明代看韩国,民国看台湾”一说,说来其实还有一段很让人唏嘘的历史。早在明清交际之时,纵使明亡清兴,朝鲜李氏王朝作为清朝的藩属国,却仍然奉明朝为正朔,所有文书也一律使用明朝皇帝的年号。直至清中期,“崇祯”年号在朝鲜半岛一直被使用了二百多年,反映出朝鲜王朝对中原文明正统的认同和坚持。 大部分来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说,首尔的“故宫”-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加在一起,占地面积和北京故宫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论气派、论规模、论历史,实在难以对中国游客产生吸引力,不过在这一区域内每天定时举行的传统仪仗游行展,传统文化体验等展示活动却别具用心。再比如说,仁川机场连续八年获得全球机场服务评价第一名,除去硬件设施之外,机场内的多个文化体验中心、小型展览馆、传统文化仪仗巡礼等定令外国游客记忆深刻。我个人觉得,其实首尔的城市布局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况且首尔本身的历史遗迹也算不上丰富,不少历史古迹20世纪初毁于日本人之手,2017年还发生过国宝南大门被纵火焚毁这样的糗事。所以,来韩国看传统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文物古迹的原汁原味,而是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再加工产品,比如各式民俗博物馆、纯正的乡村节庆典礼,等等。 如果把在北京和首尔的生活感触做个横向对比的话,北京是“多历史,少文化”,首尔是“少历史,多文化”,体现出两个城市在传统文化保护上的各自特点。和中国相比,韩国毕竟受到自身历史文物遗迹和文化资源所限,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扬方面显然下了大量功夫。韩国人善于挖掘和聚焦传统文化中细节处的亮点,强调以“互动式体验”的方式强调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价值,无论是首尔街头的文化仪式,还是申遗这样的大事件,韩语论文,体现出的都是这种“精耕细作”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