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量的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来实现质的提高。而有效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课程本身。本文以Stark&Lattuca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为基本框架,浅析韩国大学四年制本科教学课程的一系列问题,以期为我国四年制大学本科课程的设置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韩国大学;教育课程;课程设计 近年来,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已经超过了80%,在急速实现了量的提高之后,韩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宏观调控和自身改革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对大学的定义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大学生职业和学术能力培养、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多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同生源的学生群体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大学为应对多样的环境变化应该在包括教学课程在内的根本问题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满足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高等教育本身的竞争力。纵观韩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其在课程设计、实施、成果、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Stark&Lattuca1997年提出了Academic plan,即学术计划,将复杂的大学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图示将教育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清晰地进行了说明。内部的教育环境要素包括目的、内容、顺序、学习者、教育过程、资源、评价以及调节。这些内部教育内容不仅仅受到社会、政府、学术机构等大学外部的因素的作用,同时受到教师、学生、学科等大学内部因素的作用。内部和外部因素相互影响作用整体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执行过程。同时,韩语毕业论文,关于教育课程的实施结果和最后的教育效果以及取得成果的评价反过来可以为教育课程的内外部环境调整提供良好的反馈。将此模型应用在实际课程设计,可以看到韩国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本科课程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到底课程设置由谁来决定的问题一直存在 与大学本科教育课程密切相关的决策者包括政府、公司、教授、大学管理者、学生、社会等。政府的政策方针、市场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的运营方向以及经营者和学生的要求都可以反映在课程设置当中。但事实上本科教育课程的设计大部分都依赖于相应学科的教职人员。保守封闭的环境使得教育课程不能符合社会需求。未来的大学课程设计需要反映更多方的立场,内外部因素才能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整体教育设计过程。 二、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充分反映各个大学的特性 韩国大学分为探讨型大学和教育型大学,探讨型大学注重硕士学历以上学生的探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本科课程设置实现。而教育型大学注重本科教育,韩语毕业论文,教学内容注重基础和实用性。但事实上,具有不同特征的这两种大学的本科课程设置状况却十分类似。此外,即使是同类的大学,各个学校的目标和理念也不尽相同,而这样的差异却没有在专业课程上有所体现。所以,大学课程设置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机构这个外部环境要素的要求。 三、作用教育课程的最后一个内部因素就是教学评价,即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估 虽然韩国大学联合会等机构定期对各个大学进行综合评价,但评价领域未涉及具体的专业教学质量问题。在各个大学内部以学生为对象对教师教学进行的评价也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评价标准,且各个学校、各个机构评价的重点和侧面各有不同。此外,关于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应避免单一化,充分综合教师、学生和学术管理机构的意见。韩国大学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成熟,并未能帮助改善大学课程设置提供重要的反聩信息。 四、韩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一般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构成,哪一个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的问题一直在存在激烈的争论 虽然通识教育科目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在韩国本科大学低年级的课程设置中仍然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相反,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大学三年级才开始进入。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了大学生专业知识不精,专业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通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通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大学本科四年中怎样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是韩国大学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也存在类似问题。现在中国2017多所大专院校,每年招收700万左右的大学新生,作为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大学课程的设置直接作用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质量。应当予以重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