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系本科阶段翻译教学反思[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内容摘要:作为法语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翻译理论与实践目的在与提高学生法汉翻译水平以及对法语这一外来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对法语系学生基本情况的探讨,发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成果往往与教学目的有所偏差,传统的翻译教学措施以传授翻译技巧为主,法语毕业论文,通常只提供一种译文,且文学翻译占据绝对主要的位置。过分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传授导致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脱节,削弱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翻译教学 法语系 翻译实践
  1.引言
  近几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被大批介绍进来,我国的翻译理论探讨空前繁荣。奈达(Eugine A.Nida)等各家译论陆续传入我国,西方译坛的百花齐放使我们眼前一亮,国内翻译理论探讨快速跟进,理论作品、理论期刊、理论研究从数量和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今天中国学术领域关于翻译的理论性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高校作为我国翻译理论探讨的主要阵地,对翻译理论的重视在翻译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过多的翻译理论探讨也给高校的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
  2.当前我国法语系本科生的基本状况
  目前,我国法语系学生的法语学习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极少数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学习法语。
  初级阶段的课时量都占有较大比重,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基础课程,例如在四川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课程设置中,基础法语课程第一学年为496课时,第二学年为576课时。[1]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基础法语课程,两个学年总课时高达630。[2]一般在四个学期,也就是两个学年,学完基础法语阶段的知识,学生在第四个学期末期参加全国高校法语系四级考试。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法汉、汉法翻译课程以及口译课程,在第八个学期初参加全国高校法语系八级考试。
  就毕业生就业去向而言,去机关事业单位和考研留学的占少部分,在中企和外企中直接就业的占绝大部分。尽管不同院校毕业生在中企和外企的分布有所不同,总体上仍能看出国内法语人才的需求和法语人才在国内发展的广阔空间。
  3.当前我国法语翻译教学的近况
  目前我国外语院校的法语系课中普遍开设翻译课。因为多数学生的专业外语学习从零基础开始,由于中西语言的巨大异同,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在四年学习结束时基本达到“听说读写译”的要求,所以除了英语系翻译课开设的早些,英语之外小语种的口笔译课一般设在高年级和探讨生阶段。所以必须承认,关于法语系以及其他小语种来说,这个“译”的能力其实是建立在比较薄弱的外语水平之上的,因为翻译涵盖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知识,较高的素养以及丰富的经验。以此略论,我们小语种的本科高年级甚至探讨生阶段只不过是外语水平的提高阶段而已。学生客观的水平决定我们的翻译课程宜强调外语基础知识学习和一般的翻译措施传授,侧重翻译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而不应偏离实践翻译,去盲目追求理论探讨。
  不可否认,翻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翻译教师中真正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优秀翻译教师严重匮乏。因此,翻译教学大都遵循“练习一批改一讲评”的传统模式,很少有对比阅读、译文赏析、译文比较、课堂讨论等其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这在相当程度上作用着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国内的教材在例句的选择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文学著作,主要侧重翻译技巧的总结和讲解,同时有些教师在本科基础翻译课上也鼓励学生思考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但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学生更倾向实用性较强的运用文、科技文、时事翻译,特别在四年级下学期撰写毕业论文时,学生普遍乐于选择社会、政治、文化、文学、法国国情等作为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翻译类,特别是翻译理论类论文题目的学生,少之又少,当然排除指导教师指定题目这种情况。
  4.翻译教学中理论探讨与实践的关系
  关于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翻译界在宏观理论层面虽然尚无定论,但在翻译教学中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指导影响无可否认。正如在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一文中南京大学的柯平老师所说的:“翻译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关于翻译的准则形成健全的意识,并自觉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这种健全的翻译准则意识显然只能以某种健全的理论作为基础,因此任何一种严谨的翻译教学都应该以中肯而切要的理论作为指导。”[3]然而,培养翻译准则的健全意识,并不意味着将外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囿于某一家理论,也不一定要求逐一介绍海内译界各家之说,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文本中的具体问题综合应用翻译理论知识。
  翻译教学经验也让我们认识到:本科阶段对理论内容只需简单介绍,可不必要求深入探讨,因为与其宣讲一些语言学派、结构学派、描写学派、文化学派、女权主义学派等翻译理论观点倒不如具体操练一下法汉翻译基础知识之类书中的练习题对学生更有帮助。理论可以在实践翻译中偶尔提及,以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为目的;探讨生阶段可以适当地安排理论性介绍课,但要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和切身体会,有关理论知识问题由教师点状提出,不宜深入介绍,法语论文,以便给学生留出更多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由他们自己建构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框架。另外,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介绍的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实际,多举译例,例中现理。
  5.打破传统,思维开阔,多元教学
  传统的翻译教学一般以技巧讲解为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呈现某种翻译技巧,然后用大量的例子来验证这种技巧,或者首先呈现例子,然后从中概括总结出翻译技巧。经过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灌输,学生或许能够记住诸如“增益法”“正反、反正表达法”“重复法”等翻译技巧。然而,学生耗费大量的精力学习、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的这些技巧在翻译实践中派得上用场吗?只要稍微有过翻译经验的人对此都心知肚明,没有哪一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这种技巧或者那种措施,翻译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也是跨文化转换”[4]。语言与文化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又必须理解语言。因为文化常常为某一语言群体所特有,而在另一语言群体中常常是空缺或异同。关于初学者来讲,单纯的翻译技巧和理论的介绍,不能使其在翻译活动中得心应手,翻译实践以及文化等其他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可或缺。
  当然,技巧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我们不应该把它的影响盲目夸大,不应该让技巧传授占据整个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在给学生呈现出整个语篇以后,应该以语言、文化对比为讲授重点,让学生熟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所在,知己知彼,然后下笔。
  翻译教学中应该坚持的另一个措施就是给同一源语提供两种或以上的译语,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素材,提高学生目的语的表达能力。按照阐释学的观点,人类的理解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其本身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的。无论是翻译主体还是翻译的原文,都是历史性的存在,都处于历史的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历史性使得对象本文所拥有的诸多过去视域与主体的现在视域产生叠合,即“视域融合”。不同的翻译主体与本文视域的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每一种译文都是从各自的语境出发进入原文的视域,形成了不同于原作的变体,它们都是以原作意义为旨归,是翻译主体创造性叛逆的结果。坚持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给出不同译文,并结合翻译主体所处的时代背景、诗学观念、意识形态予以略论,定能加深学生对译文的深刻理解,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
  6.结语
  正如刘宓庆先生所说:“翻译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如果不突破封闭性观念局限,学科的发展探讨势必深受束缚。因此我们首先要面对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必须将翻译学视为一门开放性、综合性、跨学科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力求在这个新观念指导下,构筑翻译学的科学构架。”[5]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该突破局限,针对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开阔思维,多元化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及其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勇.中国西南、华中地区高校法语系发展近况与展望[J].外国语文,2010(1):120-126
  [2]安庆师范大学法语系培养计划
  [3]柯平: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香港中文大学两岸三地翻译教学研究会大会会议论文集,1997,第49 页
  [4]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1999,前言第XIII 页。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