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法语系,并且大部分高校都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建设法语系的新模式。毋容置疑,个别高校积极探究,取得了成功和积累了经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同质化现象严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协调统一。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法语系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1法语系的近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以及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日趋频繁,法语系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1993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招生、专业设置、国际合作等方面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地方高校设置新专业不再需要教育部批准,开设法语系的高校数量迅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共有98个法语系教学点,包括93个本科教学点,5个高职、高专教学点,在校生总数达12564人。与2005年相比,专业教学点数量增加60%,学生人数增加6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全国法语系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语种。 2现实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法语系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校教学条件落后,自有多媒体教材和网络资源缺乏,国际交流和科研工作存在不足等。从全国范围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特色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各高校法语系之间缺乏全国性的协调统一与合理布局,造成教学资源平铺或克隆式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新设专业仍集中于语言文学方向,与原有教学点相比,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如出一辙,没有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和就业推动力。其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真正贯切落实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法语系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没能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较好地处理好基础与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等矛盾,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没有充分体现系统化、多元化和跨学科的特点,没有较好地处理好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语言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等等之间的矛盾;课程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现象;而评价体系则远非完善。总之,法语系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很好地将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方向教育和跨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还没能使课程体系结构模式“层次结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跨学科课程、辅修课程)和“形式构成”(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的组合更趋合理。 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存在的问题,诸多高校都在通过创新、实践,寻求创办法语系的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其中一个普遍采用的方法便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超过半数的学校都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30多所院校明确将培养“复合型法语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特色。 复合型法语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应该鼓励各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其次复合型法语人才的培养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作用。如何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的运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运用型法语人才的需求,创出法语系人才培养的特色是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就业市场对地方高校提出的要求。 目前高校法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有以下三种: (1) 法语/其它实用的人文科学。在一、二年级训练学生打下坚实的法语听、说、读、写、译基础,在高年级以法语引入介绍其它学科的入门知识,如科技、旅游、商贸、外交、国际关系等,这些学科知识以法语教授,旨在扩大学生词汇范围,拓宽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为学生今后使用法语从事相关方面工作打好语言基础。在这种模式中,法语依然是专业培养核心,学校通常按照各自传统优势学科,法语论文,选择配套的学科方向。 (2) 双语办学,即“法语/英语”。在法语教学的同时,英语教学也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相当的英语技能。这种模式期望通过法、英两个语种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3) “3/1”、“3/2”或“4/1”办学模式,即“法语/第二专业”的双学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前三至四年依然接受法语系教育,第四至五年开始学习另一门专业知识,用一到两年时间修得第二专业的本科学位。此种模式按照区域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合作与国际合作两种形式。开展校内合作的多为综合性大学,具有多学科交流的优势。国际合作指法语系学生在就学期间以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的形式赴对象国学习一年,实行本校与合作学校学分互换制,学习成绩合格者获交流大学颁发的大学文凭。 4思考与建议 很多院校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究,个别学校还取得了骄人的的成果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问题和不足。一些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水平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甚至是名不副实。如大多数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都是经贸和商务法语,一些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为运用型商务法语人才,但其课程没有任何特色内容,几乎全部是复制传统的语言文学类课程。 复合型人才是大家的共识,但至于何为复合型人才,各校理解不一,实际操作也参差不齐。 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是指具有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其主要特征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知识应用能力强、素质全面且具有创新精神。复合型的实质是打破学科、专业之间严格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及不同学科的思维措施。 依据这种理解,从根本上讲,外语是一种技能,法语论文网站,一种载体,外语只有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过去外语与语言学、外语与文学相结合实质上也是复合型专业。而现在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更多的是需要外语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学、新闻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各个院校法语系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到底在哪些方面进行复合,如何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如何解决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平衡等问题。 在法语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虽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可以多元设置和多样使用,但应牢牢把握复合型法语人才培养的关键,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凸显特色:一是紧紧围绕法语语言能力这个根本,不能废弃和削弱;二是紧紧把握运用能力这个抓手,突出实用性和即时性,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简单叠加,要科学略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三是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多维思维和不断学习能力的发展;四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使其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曹德明.中国高校法语系发展报告[R].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11. [2]白童.对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纵横,2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