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学著作中汉法语言异同对比[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中法文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两国的文学爱好者都希望领略到异国文字的魅力,同时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风采。但汉法两种语音在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词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异同性,我们在阅读理解外国文学时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旨在通过对汉法两种语言的略论对比探讨了解两国语言在文字表达语用条件、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体会到对方国家的文化魅力,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中法文学著作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法文学  语言  对比  语法
   中法文学在世界文坛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在阅读法国文学著作时往往会遇到一些不易理解之处,究其原因是中法文化的异同,此种异同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文化才可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们才可以领略异国文学的风采。汉法语言异同在中法文学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鹤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与仙道及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法语论文题目,因而有成语“鹤立鸡群”(比喻卓越出众)等。然而,在法语中,“鹤”(法语为grue)一词并不崇高、圣洁,俗语中有“娼妓”之意,因此法国文学用语中极少使用。
   汉法语言异同直接作用着对中法文学著作的理解,文字交流本身不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只有当谈话双方在使用同样或相似的编码体系时,交流才能顺利进行。这种编码体系就是语言。对异国文学著作的理解正是受到了这种结构体系的作用和制约,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字理解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法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语法及词汇三方面异同的对比,略论解释文学著作中文字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  汉法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校毕业典礼合影时,出于礼貌,校领导边指着前排正中的座位,边对法国教师说:“您请,您请!”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法国教师似乎听懂了领导的话,立刻走到第一排正中间的位子上坐了下来。于是,在场的所有师生都惊异地看着他,而他却丝毫不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诸如此类导致跨文化交流出现障碍的错误比比皆是,其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汉语与法语之间的表达方式的异同了解得不够充分。每种语言都有其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在阅读外国文学著作时如果不了解对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必然会作用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中国人喜欢采取含蓄的表达方式,侧重于心领神会。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非常普遍的,需要我们细细地揣摩。如我国两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诗是诗人在丈夫外出求学后,思念丈夫有感而发。作者通过红藕香残,荷花凋谢,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表达自己悲凉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和“水”都是非常柔和的,代表着诗人自己,可是却是形单影只,任自己飘零、流淌,充分体现了诗人当时孤单的心情。这首诗没有通过直接叙述,含蓄地表达思念之情并将其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相反,法国人的表达方式就非常直接了。以下是一首现代法国爱情诗歌的节选,名为Qu'allons-nous devenir mon amour…(爱情,路指何方?)
   On a beau se comprendre et faire ?a à l’amiable,
   我们的爱情之路如此艰难,
   Qu’entre nous c’était tendre,que l’amour est instable,
   即便相互理解也是枉然。
   Espérer sans espoir que la tempête passe,
   不忍目睹爱情的失败,
   En refusant de voir cette défaite, hélas,
   望早日雨过天晴。
   Que sont devenus ces jolis discourse?
   当日的甜言蜜语不复存在,
   Est-ce-un sursis pour retarder l’échéance ?
   如何阻止爱情末日的降临?
   这首诗歌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诗人力图克服困难坚守爱情的决心。诗人没有采用借景抒情的措施,而是以倾诉的形式向读者叙述诗人与其爱人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Qu’entre nous c’était tendre”,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恰当的比喻,一句话便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情况,表达了情感。这一特点是中国诗歌所没有的。含蓄和直接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前者委婉动人,感情丰富;后者直击问题,表达清楚。但是,中法两个民族表达方式不同,必然会作用对对方国家文学著作的解读,文字理解障碍由此产生。
   法语表达是是通过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千变万化表词达意的,如法国作家莫泊桑在其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一到那里,叔叔成了商人,但我不知道他经营什么。不久后,他来信说他挣了一些钱,希望能够弥补他对我父亲造成的损失。该句使用了一个主句同时引导两个并列的从句来突出法语的结构性特点,使句式结构更加简洁,分句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凑,语言表达更富有逻辑性。然而在中国文学中,我们并不是通过句式结构使句意简洁,而是惯用成语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含义,比如“杞人忧天”,是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舟共济”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团结互助,这些成语概括了表达含义,不需要再进行详细解释。中法文学中体现的汉法语言异同一直困扰着法语初学者。在阅读法国文学时,法语初学者往往受母语作用,从句首读到句尾,忽略了分句的层次关系,阻碍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同样,汉语中的成语也为法国学生带来不少困扰。他们缺乏对成语故事的了解,便很难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    二  汉法语法结构上的异同
   法国著名作家于勒・罗曼在其代表作名人传中写道:
   Pendant toute mon enfance et mon adolescence,j’ai même habité rue Blanche…ce qui est en somme à deux pas… Mais les découvertes que l’on fait quand on passe de la rue à quelque appartement comme celui-ci,d’où l’on a une vue,sont étranges.
   译为:在我全部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曾住过白街……总之几步之遥,但从白街所在街区到巴黎其他行政区所路过的风景却是新奇的。
   根据复合指示代词的用法,-ci指最后出现的人或物,那么celui-ci(译为:这个)很明显指代的是与它最近的名词appartement(译为:区),如此歧义就不会发生了。
   然而,法语论文题目,汉语语法则具有明显的意合特点,它摆脱了严格的结构上的束缚,采用多种句式的组合,使语言表达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但这种语法形式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容易造成歧义。比如,“杜邦先生非常悲伤地告诉布朗先生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了。”“他”究竟指代谁,谁的母亲去世了,这个问题在汉语表达中是无法体现的。法语语法形合的特点使句意表达清晰,结构突出。法语的词、词组、句子的组合通常受到一定的语法规则的严格限制,时态的变化更是将形合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加缪在其小说局外人中一句:我在两点的时候坐上公交车,当时天气非常热。向往常一样,我在斯莱特餐厅吃了饭。此句应用了直陈式复合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即便没有明确地写出是过去的动作,也可由所使用的时态判断出动作是在过去发生的。总地来说,法语的时态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共六种语式(直陈式,条件式,虚拟式,命令式,不定式,分词式),每种语式又包含不同时态。一般情况下,时态的变化是通过词尾形式上的变化表现出来。这与汉语语法的意合完全不同。
   汉法语法意合和形合的异同体现了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异同性。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史,中国人长久以来崇尚儒家思想,主张中庸、和谐。汉武帝在位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学说取得统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思想统治的巨大支柱。而法国的哲学发展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历史,特别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人道主义和理性问题,哲学探讨逐渐达到顶峰。它的逻辑性和理性作用着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语言受其作用最深。因此,法语具备如此严谨的句式结构也就不足为奇了。哲学思想上的区别,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语法结构的异同,进而作用句意的理解。
   三  汉法词汇差别
   汉法词汇上的差别对跨文化交际作用主要体现在外来词上。16世纪是中古法语的后期。这个时期的法语词汇演变的比较快,文人学者创造和引用了大量的新词语。一种语言的完善程度与其词汇量的丰富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人学者们在遇到新事物、新概念时就毫不犹豫地引用新词。他们所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词类转化形成新词,例如把动词不定式作名词使用,l’allée(小路)、le vivre(食物)等;把形容词当名词使用,le liquide(液体)等。二是大量借用外来词,使用外来词是16世纪丰富法语词汇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促进了法语的发展,丰富了法语的表达。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外来词的引入对语言的充实与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由于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稳定也是最易变化的元素,其变化速度之快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语言上的发展也必然会向一种民族文化中注入新的文化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大传播,大碰撞的趋势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并行,现行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使得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变得日益频繁,这些时代特点都加速了汉语与不同民族词汇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如芭蕾(ballet),沙龙(salon),香槟酒(champagne)等。这些外来词尽管都是由法语音译过来的,但在汉语中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但是如果处理不恰当,词汇上的差别就会对阻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当然,借词的意义不能只局限于为汉语增加了几个词汇,而是作为法国文化的象征出现在中国文化中,并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同样,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一些汉语词汇也出现在法语中,如kung-fu(功夫),poussah(菩萨),ginseng(人参),特别是Confucius (孔子)一词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所熟知。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史,中国人长久以来崇尚儒家思想,主张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也将中国文化带入到法国文化之中,促进了中法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流。
   四  结语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关系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更加作用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于所属语系的特点不同,汉法两种语言无论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还是在语言结构和词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异同。这种异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着我们对外国文学著作文字上的整体把握,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情感以及对外国文化的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都各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汉法两种语言必然会具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因此对汉法两种语言进行略论对比探讨,是中法文学探讨的必然趋势,也为正确理解中法文学著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 马东: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略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年版。
  [4] 贾秀英:汉法语言对比探讨与运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吴丽彦:东西文化语言异同,继续教育探讨,2003年第6期。
  [6] 王金花:小议文化差异与语言异同,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4期。
  (许莹,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助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