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于从拒绝言语行为看母语文化意识对语际语的作用[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摘要:本探讨以拒绝言语行为为例,通过调查中美两国学生的法语拒绝策略使用情况,探究母语文化意识对语际语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汉语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社会等级观念以及家族观念都对中国学生的法语产生很大的作用。探讨结果将有助于二语教学与学习,并对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示。
  论文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  语际语  母语文化意识
  1引言
  近年来,对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对比探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其中涉及拒绝言语行为跨文化探讨的就包括对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拒绝策略对比、对埃及人和美国人的拒绝策略对比、及对约旦人和美国人的拒绝模式比较;有关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拒绝策略对比,法语论文范文,主要有Liao&Bresnahan(1996)、姚俊(2003)、以及王爱华和吴贵凉(2005)等学者的探讨。然而,已有探讨多集中在研讨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调查对象使用各自的母语所采用的拒绝策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即探讨工具多是使用受试者各自的母语涉及语际语的很少。
  何兆熊(2000)认为,外语学习者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用母语的语言和文化模式来控制第二语言。因此,可以认为二语习得者在试图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可能带有其母语的文化烙印。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学生的法语拒绝策略研讨母语文化意识对语际语的作用。鉴于此探讨目的,调查中忽略语篇和语法层面的因素。
  2理论依据
  对拒绝言语行为的探讨自然会涉及礼貌。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显着差别,两地对礼貌的看法也不尽完全相同。首先,中国是传统上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人们强调社会等级观念,每位成员都有他固定的社会角色、地位、权力、义务、责任等等,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取决于自己的固定身份(贾,1997 ),只有严格遵循了这些才是礼貌的。而西方,人们的思想是平等取向,人人生而平等,礼貌自然是强调人们之间的平等性。其次,中国是一个从血缘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家族制社会,因此它的文化是以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为主的。在这样的社会中,群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个体要与集体相和谐,法语毕业论文,因此礼貌就是维护整体的利益,多为他人考虑。而西方文化中则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个人奋斗。
  文化不同,语言形式也就存在异同,作为规范语言形式的礼貌准则也就随之不同。Leach (1983)}}西方文化为背景,在Grice的合作准则((CP)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六大原则的礼貌准则((PP)。而顾曰国(1992)参照Leech的礼貌准则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提出了汉语中遵循的礼貌原则,即贬己尊人、称呼原则、文雅原则、求同原则和德言行原则。顾日国(1992)的礼貌准则是针对汉文化提出的,有助于解释本调查中可能出现的中方受试使用的某些拒绝策略,因此将其作为本探讨的理论基础。
  3探讨措施与受试
  3.1探讨目的
  本探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中美两国学生的法语拒绝策略使用,探究母语文化意识是否作用语际语的产生。若产生作用.在哪些方面?若无作用,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2探讨措施
  本探讨以Liao & Bresnahan (1996)的调查措施和数据为基础,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调查法。为更适合中国调查对象,笔者设计了与姚俊(( 2003)问卷中相似的情景,即根据调查对象与请求者的关系,六个情景被归纳为三大类:情景一是拒绝比调查对象地位高的人,情景二至五是拒绝与之地位相等的人,情景六则是拒绝比其地位低的人。但与之不同的是,问卷除指令部分用汉语外,各情景的描述均为法语。调查结果与Liao&Bresnahan(1996)对516名美国学生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略论。本项调查的数据略论采用的是统计学上的X,显着性检31(Chl-square iest)。
  3.3受试
  中国大陆的受试对象为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不同专业的97名本科二年级学生(包括33名男生和64名女生)。所有的受试母语为汉语,法语为第二语言。每位调查对象需完成问卷上六个情景的全部问题。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而根据Liao & Bresnahan(1996)的资料,美国的受试对象为来自密歇根大学的516名学生,每位调查对象只需回答一个情景的问题。

  4调查结果与讨论
  鉴于本文的探讨目的,为提供客观的量化的证据,所得调查数据分为三类,分别是:提供帮助意愿的文化异同、礼貌标记一道歉用语使用数量的文化异同、某些情境中带有文化烙印的特殊拒绝策略使用。
  4.1提供帮助的意愿
  尽管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对各情景作出拒绝,仍然有部分受试者不能拒绝老师或朋友。表1统汁了两地在各情景中不能拒绝的人数。结果显示在所有情景中,中国调查对象更愿意提供帮助,不能拒绝老师、朋友和家人。考虑到两地拒绝者和被拒绝者而对相同的社会地位、社会距离和年龄等因素而提供帮助的意愿却有差别.只能用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解释。汉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使人们觉得有责任去为他人考虑,维护彼此的面子,尽可能不能使对方丢面子。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个体为他人考虑的程度要小于东方,因此有更多的中国受试愿意提供帮助。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受试者文化意识对其法语产出的作用。
  4.2礼貌标记——道歉用语的使用频率
  正如本文理论部分提到的,礼貌是所有社会的普遍现象。因而,当人们不得不拒绝对方而威胁到其面子时,就要使用一些补救方法来替其挽回面子。最常用的补救方法便是礼貌标记—道歉语,如“很抱歉”、“抱歉”、“不好意思”等。但是不同文化中人们对礼貌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代表西方文化的Leech(1983)的礼貌准则和代表东方文化的顾日国(1992)的礼貌准则。表2列举了两地调查对象在各情景中道歉用语的使用情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大陆调查对象在各情景中使用道歉用语的比例远远高于美国调查对象,而且在大部分情景中都能达到统计上的显着异同。

  这是由于以集体主义思想为主的中国文化强调人的群体性,而美国文化强调人的个体性。中国调查对象更不愿意去拒绝对方,当不得不拒绝时,他们往往尽量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胁。同时,这也符合顾日国礼貌准则中的~致准则。因此我们说这一统计数据可以证明母语文化意识对语际语有作用。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