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笛卡尔与于连,跨越整整三百年的两位法国哲学家,怀着共同的梦想,游历在各地:一个在欧洲,另一个在世界。他们都拥有摆脱成见、重建哲学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不同的“世界”际遇而在哲学打上了各自的烙印:笛卡尔的措施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要达到的目标(重建哲学观念);它提供了实现该目标的途径(质疑意见,追求真理);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哲学问题(以一种哲学原理的方式进行);另外,笛卡尔的措施并未考虑到问题面前的危险和障碍(哲学自身的成见)。于连通过在“汉学-哲学”之间的转换进入漫长的迂回策略之中:于连的策略贯穿在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法语论文范文,在此过程中,并未设定任何终极的目标或目的,因为后者都是作为过程展开的结果而存在的;策略依据的是“势和时”,因此,不会幻想一劳永逸地去“解决”哲学的全部问题;策略考虑到哲学问题面前的危险和障碍,然而这些危险和障碍恰恰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动力: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化解问题。然而,法语论文题目,这两位哲学家在清楚、明白地表达他们各自哲学观点的同时却又极易受人误解。这究竟为什么呢?它对今天的我们,尤其在中西思想比较领域,又有什么启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