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交际法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服务[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利用交际法为我国外语教育服务

摘 要:交际法自问世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成为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对外语教学正在产生日益深远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法都有不完善之处,关于具有多元特色的交际法而言,它目前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领域理论概念相混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利用交际法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服务,有必要对一些分属语言学与运用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与言语的语言学等领域的理论作一番分理认识工作。

关键词:交际法;流利性;创造性;惯用准则;习得;学习

交际教学法是当今外语教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交际法所倡导的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际能力的理念引起了众多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学术界将交际法全面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呼声空前高涨,教育部也已拟订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旨在“摆脱传统的知识型学习方式,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听说能力”(参见《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没有一个教学法是完美无缺的,正像交际法的创始人之一Widdowson所说的那样,以我们目前对语言及语言学习的了解程度,任何措施都只能是尝试性的。他认为既然人们确实对这种以注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法感兴趣,那么就应该对复杂的交际问题和使用这种教学法可能会带来的后果进行周密的探讨和剖析,不对它进行深入探讨就加以推广和运用是不负责任的态度(Widdowson: Introduction)。本文不揣冒昧,正是想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尝试从理论角度对交际法予以研讨。
Richards等人在总结前人模式的基础上,认为教学法(method)包括三个方面:理论(approach)、设计(design)、实施步骤(procedure),其中理论包括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前者探讨的是对教学客体的认识,即什么是语言?后者关注的是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即应如何才能学好外语(Richards,2000:16)。本文将重点研讨交际法的理论部分,而首先我们要从讨论人们对掌握语言的一般看法开始。

1.流利性与交际法
什么叫掌握一门语言? Stern认为,懂得一门语言(第一或第二语言)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对语言形式的直觉掌握(intuitive mastery);对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言知识的、认知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意思的直觉掌握;最大限度地注意交际、最小限度注意形式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应用语言(Stern,1999:346)。
所谓直觉,就是不经过有意识的推理而即刻理解,它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流利地使用语言。Doutrich认为广义的流利性就是语言水平(引自张文忠,2003:236)。将直觉掌握作为语言水平的衡量标准,是目前普遍认同的一种看法。如由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在直觉性、流利性上表现得相对突出,所以一般都认为儿童在很早阶段就已经“掌握母语”了。儿童语言学习被公认为语言学习最成功的例子,以至于成为第二语言学习充分借鉴的范例,后者也相应地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Peccei,F.,2000:11-12)。关于儿童直觉性和流利性的快速发展,有不同的理论解释。行为主义者主张“后天说”,用模仿和强化介绍儿童的语言习得。而乔姆斯基主张“先天说”,认为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通过内化规则可以创造出许多新言语;儿童慢慢习得的是能力,语言能力决定语言行为。虽然乔姆斯基本人一再强调他的理论并不针对成人语言学习,但他的“能力—行为”理论仍作用了很多教学法,其中包括交际法(Harmer,1991:33)。交际法的产生部分依据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观,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观正是由乔姆斯基单纯的语法能力概念扩展而来的。
Krashen的“习得—学习假设”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观相呼应,为交际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习得(acquisition)指的是在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对规则的自然吸收,而学习(learning)指的是对语言规则的正规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Krashen认为,学习获得的语言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为编辑言语以“监控者”的方式起影响,而习得的语言大部是语言自发应用的出发点。类似于儿童本族语发展这样的“语言习得”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语言能力都是下意识的,习得决定话语的流利程度(Richards,2000:18)。基于上述观点,交际法确定将交际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提倡在以内容为主导的交际活动中使学生下意识地获得流利的、可接受的语言。

2.“强式”交际法和“弱式”交际法
交际法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还没有一种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界定。英美倡导者将它看作是一种理论(an approach)而不是一种措施(a method),这个理论的任务一是将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二是确定基于语言与交际互为依存前提之上的培养语言四项技能的教学步骤。从具体层面来看,它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由于功能意念论(functional notionalism)、认知论(cognitivism)、语言习得说(1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人文主义论(humanism)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实践者自身情况的千差万别和对交际法的不同解释,在交际法这个阵营里,已集合了包括交际途径、自然途径、任务法、人文主义途径等在内的多种名目的教学流派(Harmer,1991:41)。交际法的综合性使得它与其他教学法在范围和地位上都有所不同,没有权威、权威性的教材或普遍接受的权威性的模式(Richards,2000:66)。
由于交际法理论涵盖范围扩大,包含了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它提供的理解空间也相应增大。Howatt提出的“强式”和“弱式”交际法的概念是比较有概括性的一种说法。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强式”交际法和“弱式”交际法。“弱式”交际法近年来已多多少少成为一种标准模式,它强调给学习者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的重要性,而且要力图将这些活动融入更广泛的语言教学计划中。而“强式”交际法则认为语言是在交际中获得的,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将业已存在但不能应用的语言知识激活的问题,而是要激发语言系统自身的发展。如果说前者是“学习用英语”,那后者就是“用英语学英语”(Howatt,1999:279)。
交际法最初是基于“弱式”理念而产生的,70年代初期它被当作一种补救方法,以克服当时结构主义教学大纲、材料和措施的不足。正像Widdowson(1972)年指出的那样,“学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正规英语教育之后,常常在正式的口头或书面交际中缺乏真正使用英语和理解英语用法的能力”。这样的学生到了英国之后,非常愿意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和目的语老师,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语言尤其是口语的能力,增强使用英语的自信心。这个新市场以及语言学领域对语言使用而非语言形式的强调,使交际法得以产生发展,并迅速向世界范围传播(Howatt,1999:287)。在交际法传播的过程中强式交际法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比如自然途径、任务法等,提倡从一开始就抛开有意识的学习,而在大量的语言输入或解决问题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语言。他们的信条是:注意内容,语言形式自然就会被掌握。
强、弱交际法利弊之争是当前令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细究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界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产生的争论,所谓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法的分歧,实际上更应该是“弱式”交际法与“强式”交际法之争。章振邦教授指出,在评论当前我国外语教学问题时把矛头指向“听说领先”和交际法是“批错了对象”。无论从实践或是理论的角度,“从听说入手教外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外语教学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这一最终目的不可否定”(章振邦,2003:4)。事实上近20年来交际法的理念一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倡导和接受着,这一点可以在这期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的前言或使用说明中找到证明。1991年版的《大学核心英语》和2001年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都明确声明它们采纳了交际法的某些观点,将“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或“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放在首位;1992年版的《大学英语》和1999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法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论文,法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