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俄语俚语的意义
关键词:俄语;俚语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探讨“九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赵为和荣洁伉俪新著《俄语俚语探讨》(以下简称《探讨》)的出版是俄语语言学界的一件大喜事,此前我国俄语界只了数篇俄语俚语探讨的论文,出版了一部《俄汉双解俚语词典》,《探讨》填补了我国俄语语言学界的一项空白。 无论是俄语俚语词典的编纂,还是俄语俚语的探讨都是一件难事。毕业论文这首先因为俚语(包括黑话、行话、詈语)是语言中的特殊词层,历来被认为是语言的难登大雅之堂的“丑儿”,历来被禁止使用。其次还因为一般标准词典不收录这类词语,有关资料也寥若晨星。所以说做出这样一件难事,一要有勇气,不怕难,不怕别人讥笑不务正业;二要有大海捞针那么一股韧劲,在图书报刊的海洋中搜集资料;三要有相当广博、深厚的语言修养。这三点,赵、荣二位是都具备的。这正是他们成功的缘由。 赵、荣在书的前言中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问:“它会是一个‘好孩子’吗?它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吗?”笔者通读全书后,可以告慰赵、荣二位:这是一个“优生儿”,是一本对读者大有裨益的好书。令我特别感到欣喜的是,拙著《俄汉双解俚语词典》从此有了一个好妹妹!一个比姐姐强壮、漂亮得多的好妹妹!
这里,我还要为俚语“答辩”几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是单一的,是有变异的;变异又分为地方性的……和社会性的……社会性的变异又分为社会阶层的变异(上层、中层、底层等),职业性的变异(教师、律师、医师、军人等各自的语域)和语用性的变异(在家里、在办公室、在讲堂上使用不同的语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337页)。арго,жаргон也好,сленг也好,它们均分别指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不同场合下使用的词语。苏联期间,俚语“被认为是不符合全民标准语规范的言语,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所以,俄语词汇学中将俚语看作是“使用范围受限的词汇”(《探讨》第2页)。
而实际上,俚语却随时可闻,随处可见。它为各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使用。文学著作中甚至像普希金这样的大文豪的著作中也屡见不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俚语蔓延的第三次浪潮。下自中小学生上至国家总统都在使用俚语(例见赵、荣书之第90页、97页)。我们认为,俚语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是语言活力的具体表现,是民族语言丰富发展的源泉之一(当然不是主要源泉)。经过人民群众的鉴别和选择,俚语中好的成分会逐渐固定下来,渗透到标准语中,消极的成分或仍局限在特定人群中或逐渐消亡。
赵、荣的《探讨》一书对俄语语言学理论的贡献在于: 一、形成一套完整的俚语探讨体系。 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俄罗斯,赵、荣的《探讨》是第一部全面阐述俚语的专著。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俄语俚语:历史、探讨近况、面临的任务;第二章,学龄前儿童俄语习得与儿童俚语;第三章,俄语青年俚语;第四章,俚黑语;第五章,俄语计算机俚语;第六章,俄语军人俚语;第七章,俄语詈语。章章内容丰富,例证翔实。 二、对俚语做出了较为科学的界定,明确指出了俚语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对арго,жаргон和сленг这三个术语作了令人信服的区分和略论。 四、对俚语产生的原因、来源,俚语的分类、构成的特点、词义特点、词汇特点、聚合特点,俚语的功能和使用等方面作了详尽深入的论述。 五、指出了我国俄语学探讨的一个新的领域,俚语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我国俄语工作的需要,我们要探讨这个客观存在。因为俄语俚语对俄国人来说可能比较易于理解,而对我们教或学的中国人来说,却比较困难。 《探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一、书中对青年俚语、俚黑语,尤其是军人俚语和计算机俚语的描写和略论对广大读者十分宝贵、有用,资料十分难得。 二、书后所附的4篇附录,尤其是前3篇(第一篇,俄罗斯政治家的绰号;第二篇,历代黑话使用实例;第三篇,青年俚语同义词词列和盗贼黑话同义词词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三、如前所述,该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谈到实用价值,这里我想谈谈个人对我国俄语教学中如何处理俚语问题的看法。我认为,第一,在本科阶段无需专门开课讲授俚语;第二,精读教材中也不必专门编写包含俚语的词汇,高年级的文学选读课、报刊阅读课、视听说课教材中可适当选些包含俚语的材料,课上对俚语加以解释即可;第三,高年级(例如第6或第7学期)可以安排俚语讲座,或者在词汇学课程中稍加介绍俚语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