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往对于距离象似性的探讨集中在语言结构层面,而对语用层面探讨较少。通过对俄语口头交际语料的略论表明,在语用层面上,距离象似性体现为话语长度,在话语长度和说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但是,距离象似性还受到数量象似性准则的制约,因此在通过话语重复来加强语气的情况下,话语程度体现的不是社会距离,而是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实现强调目的。 关键词: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引 言 人类语言中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的还是约定俗成的?自古希腊以来,各个时代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关于这一问题都争论不休。20世纪初,索绪尔明确提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联系的性质是任意的,即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内在的相似之处。 由于索绪尔所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巨大作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准则很长时间被深信不疑。20世纪60年代,雅各布森(R.Jakobson)关于索绪尔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观点的批评重新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注意。雅各布森应用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关于符号的分类,提出语言也具有象似性(iconicity)这一非任意性的特征,或者说形式和意义之间由于相似而建立联系。此后,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开始质疑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并且致力于探究语言的象似性。其中以功能主义语言学家们,如博林格(D. Bolinger)、海曼(J. Haiman)、吉冯(T.Givón)的探讨最为引人注目。此外,认知语言学家如雷考夫(G. Lakoff)、郎盖克(R. Langacker)和斯威瑟(E. Sweetser)关于语言中的象似性问题也有论述。这些探讨认为语言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反映人类的经验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语法结构理论可以建立在语义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语法关系反映语义关系。国内学者对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也有不少述评和探讨,如沈家煊(1993)、严辰松(1997,2000)、张敏(1998)和王寅(1999,2002)。有些学者认为认知语言学夸大了语言的象似性,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在实际语料中并不能得到广泛支持(郭聿楷2001),也有学者认为任意性准则就单个符号而言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准则(朱永生2002)。本文主要研讨象似性探讨中被广泛接受的一个准则,即距离象似性准则。以往的探讨主要略论这一准则在语言结构中的体现,我们将略论这一准则在语用层面上的体现及它与数量象似性准则之间的竞争。语料主要来自俄语口头交际。 1·语用层面的距离象似性本文关于语用层面上的距离象似性的探讨,主要关注的是人际距离(或社会距离)在口头交际中是如何被编码的。由于概念系统中空间隐喻影响的结果,我们根据物理距离的远近来理解人际关系,把我们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分为和我们接近或疏远的不同种类。这就是社会距离的概念。社会距离是有经验基础的。人们广泛接受并被心理学实验证实的一个事实是:人们在交谈时,关系越亲密,身体间的距离越小;关系越疏远,其身体间距离越大。此外,社会距离还可能存在于陌生人或上下级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是他们权势关系或平等关系的静态反映,而是动态的反映,在会话中受各种因素(尤其是说话人的心理)的作用而不断变化。我们对说话人之间距离的理解是主观的和细微的,并且需要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如在俄罗斯很多因素会决定社会距离: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西方化程度及心理和个体因素。一般来说,儿童往往觉得和每个人都接近,成年人感觉和交谈者之间距离要大些,女性比男性觉得和对方更接近,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的、西方化的人说话时的社会距离比农村居民要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说话人甲和乙之间的物理距离较远,甲把某个东西传递给乙时,需要把手伸得长一些。我们可以设想,在同等条件下,如果甲和乙之间的社会距离越大,他们之间的话语长度就会越大;社会距离越小,话语长度也就越小。对俄语口头交际的语料略论表明,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在语用层面上被编码为话语长度。下面我们略论一些口头交际中的话语来论证这一观点。 1·1音系成分的缩合现象说话人在感觉和对方社会距离较小时,往往会把一些音素合并。因此,其缩合程度和社会距离间存在正相关:随着社会距离的缩短,话语的音素数目也就减少。如表示问候的词语Здравствуйте,在无拘束的口语里可以说成Здрасьте;又如,下面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实现形式也支持这一观点:(最左边的姓名代表最疏远的变体,社会距离由左到右递减)ИгорьСтепанович—ИгорьСтепаныч,ВасилийЮрьевич—ВасильЮрьич,НаталияИвановна—НатальИванна。当说话人认为是处在一个放松的话语环境中时,缩合跨越词的界限而起影响,常常导致几乎整个词的消失。如有的作家甚至把截短的《名字/父名》连成一个词来写:МарияИвановна—Марьванна,АннаПавловна—Анпална,ПавелИосифович—Палосич,ИванИванович—Ванваны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