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当代文学论文这是两位同时代、但不同辈份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年长契诃夫32 岁。在契诃夫的记忆中,托尔斯泰是以“慈父对待幼子”的情怀对待他的。 一、文坛上的忘年之交契诃夫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接触到托尔斯泰的《童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等著作。当时托尔斯泰已蜚声文坛,然而,在契诃夫的心目中,托尔斯泰还不是第一位的,他更喜欢屠格涅夫。19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托尔斯泰在契诃夫的视野里渐渐代替了屠格涅夫。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屠格涅夫的魅力完全消失。这是一种随着年龄、阅历、学识的增长而出现的艺术口味的转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同样都是契诃夫的阅读对象。1893 年,他在读过屠格涅夫的小说后,了这样的感慨:“好得很,可是比起托尔斯泰就逊色多了! 我认为托尔斯泰永远不会衰老。他的语言会变得陈旧,但他本人将永葆青春。”①过了不久,他又在一封信中说:“屠格涅夫笔下的一切女人和姑娘都因为装模作样而叫人受不了。一想起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那些小姐和诱人的肩膀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②对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契诃夫确实是情有独钟。有一次他在去彼得堡的火车上,由于烦闷和无聊“, 安娜”竟成为唯一使他感到愉快的旅途伴侣。1891 年10 月25 日,契诃夫在致苏沃林信中说:“每天夜间我醒来就读《战争与和平》。我怀着好奇心和纯朴的惊讶读这部著作,好像我从前没有读过似的。写得简直好极了! 只是我不喜欢有拿破仑在场的地方,拿破仑一出场马上就出现了牵强附会的写法,出现种种古怪的念头,为的是要证明他比实际生活中的拿破仑更愚蠢。彼耶尔、安德烈公爵或微不足道的尼古拉?罗斯托夫所做和所说的一切都好,都聪明、自然和动人。”③契诃夫不仅自己反复阅读托尔斯泰,而且通过自己小说中的人物谈论托尔斯泰,评价托尔斯泰。如他在《好人》里谈《战争与和平》,在《妻子》里谈《克莱采奏鸣曲》,在《三年》里谈《安娜?卡列尼娜》,在《决斗》里通过主人公之口称赞“列夫?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作家”。如果我们回过头来读一读契诃夫80 年代中期创作的小说,就会发现,其中保留着不少接受托尔斯泰思想作用的痕迹。于1886 年的《好人》是一篇讨论“勿抗恶”的小说。兄妹二人发生争论,妹妹薇拉认为:“我们在对恶进行斗争的时候没有权利使用武力,而该用同武力相反的东西,举例来说,如果你希望这张画不被人偷去,那就不要藏起来,而要交出去。”④她又说:“由别人施于我本人的恶,我没有任何理由反抗。有人要杀我吗? 那就请便。杀人者不会因为我自卫而变得好起来。”⑤在薇拉振振有词的辩论中,哥哥符拉基米尔的回答显得苍白无力。从此以后,薇拉拒绝仆人服侍她,并亲自打扫房间,亲自洗衣服、倒垃圾,最后她走出家庭,到某省去参加种牛痘的工作去了。她要用实际行动来实践福音书里的那些教义,永远做好人,做好事。这篇小说涉及到对于“勿抗恶”的两种意见,而从小说结局来看,坚持“不以暴力抗恶”的女主人公薇拉显然是胜利者。因此,小说对托尔斯泰思想的倾向性也就不难看出了。《好人》后的第二年,契诃夫又连续了《乞丐》、《邂逅》、《哥萨克》等几篇表达托尔斯泰思想的小说。《乞丐》写一个律师遇到一个告帮的乞丐,经仔细追问,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本在合唱队工作,后因酗酒而被开除,从此他就靠编造谎言行乞来骗取34人们的同情。他说:“不说谎不行啊! 我一说真话,谁也不给我钱,我就会饿死,我有什么办法呢?”律师对他说:“干活就是办法,您得干活。”于是律师让他定期到家里来劈柴,给他工钱,让他靠劳动自食其力,然后又给乞丐找了一份抄写工作。两个月后律师遇到了乞丐,乞丐告诉他现在为一个公证人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律师为自己把一个人扶上正道而高兴。可是让律师意想不到的是,乞丐对他说:“我当然应该感谢您,您让我跳出那个陷坑。然而我更应该感谢您的厨娘,因为是她真正地救了我。”原来,乞丐在律师家劈柴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懒惰成性,自己并没有劈柴,所有的柴都是厨娘帮他劈的。起先厨娘骂他,后来用行动感化他。“我只知道我听到她的话,看到她的高尚行动,我的灵魂就起了变化,她把我挽救过来了,这是我永世也忘不了的。”⑥这是一篇道德感化小说。律师的训诫使乞丐逐步走上正道,而厨娘的高尚行为使他真正获得新生。道德感化使浪子回头,使乞丐变成了新人。《哥萨克》描写农民马克辛和他的妻子在教堂参加复活节圣礼,得到一个大圆面包。他们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生病的哥萨克,哥萨克又饿又渴,向他们讨一点面包。马克辛想把圣餐面包分一部分给他,但遭到了妻子的坚决反对,理由是受过圣礼的面包不能随便分开。于是他们继续赶路。马克辛一路上闷闷不乐,他老惦记着那个生病的哥萨克,后悔没有给他面包,回到家里,他不断地对妻子说:“我们没有给那个哥萨克开斋,这不好,我可怜那个哥萨克,他比乞丐和孤儿都不如,流落在路上,离家很远,又有病。”⑦深夜,他派人带了面包和鸡蛋去寻找那个哥萨克,但已经没有踪影。从此,哥萨克就盘据在他的脑海里,他老是说:“我们不该亏待那个人!”亏待哥萨克成为马克辛良心上的重负,他觉得对上帝有罪,翻来复去地忏悔。犯罪感和赎罪意识折磨得他不能安宁,甚至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沉重的宗教枷锁最终毁了他的生活,也毁了他的家庭。以上这两篇小说,一篇讲道德感化,一篇讲忏悔赎罪,可以说是充满了“托尔斯泰主义”的气息。至于说到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认识和了解,要追溯到80 年代初。契诃夫的名字(当时还叫“契洪特”) 最早是以篇幅短小的幽默小说进入托尔斯泰眼帘的。他曾对友人说:“我在一张日历上看过他的一篇小说,他写得很生动。但这样的小说即使写一千篇,也很难判断作者的天才。何况现在他才写了几十篇。”⑧1889年,契诃夫的名字终于在托尔斯泰日记中首次出现:“基里科夫来吃饭,并且朗读了契诃夫的著作。”基里科夫是托尔斯泰的好友,他带来了1888 年契诃夫的中篇小说《命名日》和《神经错乱》。基里科夫的朗读,显然引起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兴趣。托尔斯泰真正开始阅读契诃夫,是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在黄昏》出版之后。托氏在日记中至少有三次提到读契诃夫小说集。1889 年3 月15 日:“我正在读契诃夫的好著作,他喜欢孩子和妇女。”3 月17 日:“读了契诃夫,谈不上好。整个晚上都是一个人坐着,读契诃夫,暂时还没有喜欢他的艺术天才。”3 月18 日:“很早就起来,做了很多事,读完了契诃夫。”⑨从这些日记里,我们看到托尔斯泰一连四天都在读契诃夫的小说集,但并没有非常肯定的评价。及至1890 年,托尔斯泰在和卢萨诺夫谈到契诃夫的《在黄昏》时说:“契诃夫很像莫泊桑, 是个了不起的天才。”lu这是托尔斯泰对契诃夫少有的口头赞扬。他特别欣赏契诃夫对人的心理描写的准确无误,对妇女心灵世界的洞察入微和对儿童的慈悲关怀。从90 年代开始,托尔斯泰又相继读了契诃夫的《草原》、《第六病室》、《黑衣修士》等中篇小说,每次读完都大加赞赏。他对卢萨诺夫说:“《草原》真是妙不可言,自然景物的描写好极了。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头,我弄不明白,契诃夫为什么不把小说写下去。”lv 他对《第六病室》和《黑衣修士》都有“写得多好啊”和“妙不可言,实在是妙不可言”的评语。可是,托尔斯泰也尖锐地批评契诃夫:“尽管他有文学创作的才能,但他还没有坚定的思想,因此他不可能教导别人。契诃夫老是摇摆不定,老是在寻找什么。”lw不管怎么说,这时的契诃夫在托尔斯泰心目中已不再是那个只会写幽默小说的“契洪特”了。托尔斯泰对契诃夫小说的技巧特别称道,有一次他向来访的美国人类学家戈登魏泽说:“契诃夫的虚构完全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他的小说能产生立体镜的效果。他遣词造句像是信手拈来,他像印象派画家一样,能通过挥动画笔,取得最佳效果。”lx应该说,这是对契诃夫小说艺术的极高评价。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最高奖赏是在读了《宝贝儿》之后。1899 年1 月14 日,作家彼?谢尔盖延科将一本载有契诃夫《宝贝儿》的《家庭》杂志带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问他感觉如何,谢说好像不怎么样。托尔斯泰开始朗读小说,刚读完第一章就站了起来:“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