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校的外语专业都开设有翻译类课程。翻译教学建设探讨开展得如火如荼,翻译考试的形式却相对单一。相比翻译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与灵活,考试方式却相对单一。这造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单一的考试模式无法完全匹配的尴尬局面。本文希望通过对哈尔滨理工大学俄语系“科技俄语翻译”考试方式改革的探讨,尝试找到更能检验教学效果的科技翻译类课程考试模式,以便更加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略论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鼓励其在科技翻译实践中主动地发现、略论、解决问题。 1 目前采取的翻译考核方式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1. 1 传统考核方式 现代的考试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之一[1].考试的影响不应仅限于敦促学生进行期末复习,还应该检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课程教授的得失,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佳的互动模式。如果考试只是为了一个期末分数,则某种程度上抹杀了考试对教学的巨大促进影响。改革前笔者所在高校的“科技俄语翻译”考试采取较常见的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综合计分。 1. 2 传统翻译考核方式的局限性 科技语体本身特点鲜明,俄语毕业论文,翻译难度大,课时过少( 共 30学时) ,科技翻译前导课程缺失,导致学生对科技语体了解不多。科技翻译课堂上不仅要进行翻译训练,也要兼顾科技语体中的语言能力训练。传统考试内容过度“翻译化”“去语法化”“去基础题型化”,造成整张试卷只有翻译类题目,如词组、句子、短文翻译等。其实科技翻译离不开翻译的基本技能,即在词义、语序、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方式、修辞手段、体例程式等方面对两种不同语言各种运用文体的对比略论与翻译训练所形成的熟巧与技能[2].科技语体的特性学生日常接触不多,如不进行特定训练,而一味追求翻译量,科技翻译水平很难有快速的提升。而且既然课堂内容有科技翻译类语言知识,在考试内容中就应体现出来。 2 课程考核改革计划及说明 考核方式改为多次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题型设置更加多元并更有针对性,这使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大大增加,目前考试方式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两种考试计分操作措施对比如下: ( 改革方案已经获得哈尔滨理工大学批准并实施。) ( 1) 阶段性考试 第一阶段: 以基础知识为主。题型: 例句的语体辨析、语体知识、典型词翻译、词句翻译。 第二阶段: 以略论型知识点为重点考察对象。题型: 典型句式翻译、译文正误辨析、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译文、单句技巧翻译。 ( 2) 期末考试 考察本学期所学内容,突出最后 5 周的内容。题型: 数学程式汉译俄、难句译文略论与改错、重点词组、句型、短文翻译。 不可否认,传统考试其成效明显。但这还远远不够。考试不仅要注重学生回答“是什么”还应该让其主动思考“为什么”.如果考试内容中更能体现出略论问题的过程,则考试的效果将更立体化; 甚至应该考“不是什么”,即对译文进行改错。科技翻译的标准,即科技翻译的首要必备条件,应该是准确,其他都只占次要地位[3].本文中指出的题型多样化,并不是要把相当篇幅的翻译内容简单地“让位”给语法、词汇和句法,而是以不同的题型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新型的考试内容更加全面,从“用翻译题为手段考核翻译能力”过渡到“用综合手段考核翻译能力”. 3 便于考核改革实施的条件 ( 1) 改革周期短。本门课程授课周期为一个学期,考试方式与前导和后续课程的关联不大,操作相对容易,对其他课程和考试造成的作用较小。 ( 2) 改革反馈快。本门课程为外语专业的方向课,课堂互动多,师生彼此熟悉,学生的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 ( 3) 具有创新性。科技翻译类课程开设广泛,但传统考试方式易造成“一锤定音”,无法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翻译能力。改革后考试将更客观地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于翻译类课程考试具有前瞻影响。 4 新考核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