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对俄语说“不”
这外语论文网次就俄语问题的公投是拉脱维亚继加入北约和欧盟之后“去俄近欧”的又一次明确表态。 2017年2月18日,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就“是否给予俄语为拉脱维亚第二官方语言地位”进行了全民公投。此次投票率高达69%,这一数字远超此前的历次选举和公投。公投结果显示,只有24.88%的民众同意俄语成为拉脱维亚的第二官方语言,而持反对意见的民众达到74.8%,3.2%的投票无效。在这个40%以上居民以俄语为母语、俄罗斯族占28%的国家,俄语却成为位于英语、德语之后的外语。 “去俄近欧”的又一次明确表态 针对俄语地位问题,拉脱维亚境内民众和官方各政治力量之间的看法不尽相同。前苏联时期,俄语在拉脱维亚各领域发挥着主导影响,据1989年统计数据,当时81.6%的居民掌握俄语,其中68.3%为拉托维亚族人,并且42.1%的居民把俄语当作母语。但此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掌握俄语的居民占81.2%,而把俄语看作是母语的居民只占37.5%。1999年,拉脱维亚颁布的《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拉脱维亚语和利夫语为国语,除此之外的所有语言为外语。2000年,该法学生效以来,政府机构开始不接受俄文书写的文件和报表。2017年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46.3%的拉脱维亚族人和9.9%讲俄语的人认为,讲俄语的人口对拉脱维亚的语言和文化是一种威胁。但是,仍有19%的拉脱维亚族人、87%的俄罗斯人和75%的其他族群支持俄语为拉第二官方语言。 “争取统一拉脱维亚人权党”建议扩大俄语教育的可能性并赋予其稳定的地位,但不要求俄语成为官方语言。“和谐中心”联盟建议采纳议会宣言,承认俄语作为族际间交际语言,并与拉脱维亚语并存。“祖国与自由联盟”则坚持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必须全部过渡到采用拉脱维亚语。 根据地方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首都里加40%的居民和第二大城市陶格夫匹尔斯85.18%的居民赞成俄语为拉第二官方语言。里加市长乌沙科夫明确表示支持通过全民公投为俄语“正名”的提议;陶格夫匹尔斯市长表示,他将不参加全民投票。 国际组织曾多次建议拉脱维亚在行政活动中扩大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但对这一建议,拉国家领导明确表示反对。2004年,时任总统瓦·维基耶一弗赖贝加接受采访时表示,拉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少数民族必须接受这点并成为拉脱维亚人。2017年,新任文化部长埃勒特表示,将不用俄语接受采访;此外,如果在地方政府政务中使用俄语,而拉公民在西方接受教育后回国工作,俄语专业论文,却因为不懂俄语而不能在地方政府工作,这对拉公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她还做了一个比喻:假如大批拉脱维亚移民迁往某个爱尔兰小镇,那么他们就不能认为,在地方政务中应引入拉脱维亚语作为第二语言。 拉脱维亚不仅在民族语言基础上实行一体化政策,俄语论文网站,而且还逐步收紧语言立法。按照规定,即使是私人交往,居民们也必须讲拉脱维亚语。甚至成立了专门组织“国家语言中心”,惩罚那些说拉脱维亚语不适量的民众。据统计,仅2017年,就有429人因不使用国家语言而被罚款。这样一来,俄语地位问题在拉脱维亚已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层面,涉及民族精神和国家主权,拉脱维亚语被视为国家主权的象征。可以看出,这次就俄语问题的公投是拉继加入北约和欧盟之后“去俄近欧”的又一次明确表态。 俄语在波罗的海及独联体国家的地位 20世纪下半期是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在全球传播和使用最广泛的时期。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的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掌握俄语的人数达3.5亿,从1961年到1991年,苏联为36个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在海外创办了66所高等教育机构;在1989/1990学年,苏联接受留学生数额达18万人。 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政治、经济、地缘政治在全球作用的削弱导致俄语地位急剧下滑。苏联时期,几乎所有加盟共和国居民都掌握俄语;但现阶段除俄罗斯以外的14个前加盟共和国拥有居民1.5亿左右,只有6300万人掌握俄语。人们对待俄语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爱沙尼亚,1995年语言法规定俄语为外语,只有1/3的居民掌握俄语,使用范围局限于家庭和朋友交流。2017年2月23日通过的新语言法目标明确:发展、维护和保护爱沙尼亚语,以确保爱沙尼亚语作为沟通主要语言使用于公共生活的所有领域。在立陶宛只有1/5的居民掌握俄语,交际中很少使用俄语。从1996年到2017年,俄语学校的数量由85所减少到34所,学生人数由52300人减少到16000人。在立陶宛的普通学校,俄语是第二外语,从六年级开始学 |